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帆)测量体温、戴口罩、戴工作帽、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手部清洁、风淋室全身消毒…… 2月13日,记者在梁山菱花生态工业园产品车间看到,员工要进入车间,需要非常“繁琐”的步骤。
“我们产品的特殊性本来就需要非常严格的卫生条件,疫情发生后,进入生产车间增加了进行消毒和测量体温,车间内每天还安排了4次的消毒喷洒。”菱花集团总工程师杨玉岭介绍,在工业园大门入口处配备了体温检测枪,凡进入厂区的人员都要自行佩戴口罩,在入口处经过严格体温检查、信息登记,手面消杀后,情况正常方可进入园区,同时对进出车辆也要喷洒消毒水。每个员工也都签了承诺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不外出,做好个人防护。
而在相隔不远的发酵二车间,几层的厂房里,机器轰鸣,除了一名工作人员在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外,只有微生物发酵主控室内有3名员工在工作。主控制室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时间、温度、压力等多项指标数字闪烁变换,3位员工操控鼠标键盘,全神贯注地修改着参数,掌控着发酵进程。
“进料、增压、调整发酵管ph值和温度、放压、出料等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自动完成。”梁山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继超告诉记者:“过去的生物企业的发酵工序,一个劳动力密集的部位,温度高、环境差、出力大。现在通过引进开发高新技术,提升自动化程度,1个发酵罐的容量就相当于过去原来老厂小发酵罐的7倍之多,发酵产酸由产酸率原来的12%提高到21%,,转化率由原来60%提高到71%, 1个车间的产量相当于原来的7个车间,人员由原来的300多人减少到不足30人。”
在梁山菱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生产工人紧张有序地作业着,智能码垛机械手准确无误地把从包装生产线上流水作业过来的有机肥料成品码放整齐。车间外,有货车早早在等着,准备把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料运往。
“味精生产完剩余的氨基酸营养液、菌渣和玉米芯等废料运到这里,经过再加工后就成了有机肥。”梁山菱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继洋说,现在每天的产能达到280吨,除了满足济宁及周边地区农资需求,产品还远销广西、福建、东北等地。
“作为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我们坚持防疫和生产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杨玉岭说:“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部署厂区防疫工作,由于没有放假,人员相对稳定,也更便于防疫。再加上我们是玉米深加工产品,产生的副产品都是非常好的饲料原料,为饲料行业复工复产提供了稳定地原材料储备,味精废料又可以生产有机肥,为春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