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王帅 曹洋)2月17日早上7点,兖州区鼓楼街道刘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洪已经在村里走了一圈。原来,刘文洪早已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在出行高峰到来之前,检查一遍村里的“三关八百墙”。
作为人员来往密集的城郊村,又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地,刘岗村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刘岗村在进出村的关键点,设置两个疫情防控点,还接管了一个学校防控点,并积极查找漏点缺口,建设总长达800米防护隔离网,确保全村疫情防控到位、村民有序进出。这就是刘岗村“三关八百墙”,按刘文洪的话来说,这是守护全村人健康的一道安全墙。
对于刘文洪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无疑是最繁忙的。“全村449户1777人的健康是头等大事,我必须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天三次量体温,需要什么东西或者身体有情况要及时给村里汇报。”上午9点半,刘文洪到一户孤寡老人家入户排查。“只要有房就得走到,只有人住就得走到。”刘文洪书记给自己和村干部立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军令状。
同时间赛跑,和病毒较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重复继续。“全村有400多户,老年人多、租房子的多、人口流动性大,需要我们把事情讲明,把工作做细。排查多一户,就多一户安全,就少一户危险。”
在刘文洪带动下,刘岗村被细化分为四个网格,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各包一片,开展地毯式、日常化、持续性的入户摸排。目前,全村每一户家庭和每个村民的详细信息都已登记造册、录入电脑,“一日三测体温”,实现了“村居底数清、防控措施人人明、防控责任大家担”的摸排目标。
“这是您之前订的2斤菠菜”“好嘞,总共多少钱我微信转账”……中午12点多,刘岗村疫情防控卡点,摇身一变成为“便民小超市”。村民们根据村里的电话安排,拉开疫情安全距离,依次领取或分发各自购买的物品。
“村里的疫情防控点第一位的目标是做好疫情防控保护村民,同时也要为群众搞好服务。”疫情之下,为降低人员集聚性活动带来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刘文洪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依托村内小超市开设了“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安全贴心的购买服务。
刘岗村“便民服务点”对采买的物资实行源头管控,所有商品均明码标价,价格实惠。坚持每日对“便民服务点”进行防疫消杀,结付账款也推荐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对于暂时无法提供的物品,采取建立“村民购物需求”微信群,群里下单预定的方式,由村委会安排专人统一采购后再分发下去。
“村里消杀,不能遗漏任何一个角落,要实现消杀全覆盖。”下午三点半,刘文洪又在忙碌着村里的消杀工作。村居消杀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消杀要讲科学,要讲比例,不能盲目,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每次稀释的过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每当这个时候,刘文洪每次都亲自上阵,和物业公司一道,按照科学有效的稀释比例配比。每天30斤消杀液,科学合理的稀释之后,社区和物业每天对各防疫卡点、便民超市、村卫生室、村居道路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早晚各一次,并在村里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对废弃口罩集中处理。
查双证、测体温、登记、放行……晚上11点多,刘岗村疫情防疫防控点上,刘文洪又变成了“守夜人”。“咱们村里,有很多上夜班的人,大多11点左右下班,这是我们疫情防控点的人群出入的高峰期。”
“无论来人是谁,在疫情防控方面务必要严格,因为严格就是对村民负责。”刘文洪为疫情防控点定下了这样一条铁律。每天的大多数时间,刘文洪总是穿梭在村里的3个防控点上,部署工作、解决难题、调解纠纷……
疫情防控以来,战“疫”书记刘文洪的战“疫”时刻总是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在他的带领下,截止目前,刘岗村从未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村民日常生活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