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泗河小学始建于1903年,位于泗水县泉福路路和东盛路交汇处,学校现有在校生2478人,教职工172人,50个教学班,学校占地面积66.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城区完全小学,学校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社会上享有很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于1988年被评为泗水县文明单位,2018年被评为济宁市文明校园。
自学校被评为济宁市文明校园以来,学校确立了创建山东省文明校园的奋斗目标,学校抓住创建契机,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规范师生的一言一行,要求师生都成为“文明人”,说话文明,做事文明,“文明”之风吹遍整个校园,使全校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取得良好的效果。
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老师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政治站位,让老师们真正静心教师,潜身育人。推进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务公开,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活动有序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健全,监管到位。
学校注重抓好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多次选派领导干部和优秀教师外出参加提高培训,回来以后在全校传达学习。学校领导班子经常召开碰头会、专题会、支部会,学校党的文件精神、研究学校工作事项,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在师生中开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校学生在会背诵24字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求班主任老师逐字逐句的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的血液之中。在学生中举行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活动,学校定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良好校风的基础,学校出台了严格的师德师风监督管理体系,对违反师德的行为绝不姑息,有诉必查、查必有果,该学校处理的学校处理,学校处理不了的直接报教体局处理。学校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师德培训,师德培训考核合格以后方可上岗,坚持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考核结果和教师晋级、聘任挂起勾来,考核结果存入教师师德档案。
学校校园规划合理,校园教学、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场所布局合理有序,校园建筑、道路、景观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体现环境育人功能。学校建有校园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文化墙、校园广播站、团队活动室等文化宣传阵地。学校支持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城市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假期期间学校体育设施及图书室都对社会免费开放。实践活动有方案、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学校注册了泗水县泗河小学志愿服务团队,多次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配合高效,在今年99公益日捐款助贫活动中,我校学生及教师捐款在全县名列前茅。宣传阵地设计新颖,适合儿童的审美特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深化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上网习惯,措施得力,实效明显。
校园文化本着精品化、教育性强的原则去布置,校训、校徽、校旗、校歌特色鲜明,班风班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全体师生精神风貌良好,语言文明,举止得体,衣着大方,向社会展示了我们学校良好的形象。学校在开足开全的基础上,定时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竞赛、征文;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我们的节日”;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学生参与度高。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劳动技能、文娱体育、美育科技等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健康丰富。
我们学校将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特色,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工程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