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第一中学
2019-09-18 16:58:46 来源:济宁文明网

嘉祥一中始建于1951年春,2011年秋,原嘉祥二中、三中进城,实现三校融合,学校现有萌山、洪山两个校区,现有208个教学班,在校生12600人;现有在编教职工893人,其主要职能是实施高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学校党委现有党员293人,下设14个党支部,有专职书记、副书记和委员70人。近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总纲,以创建社会主义文明嘉祥为总抓手,以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文明校园为主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出现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可喜局面。

  一、塑造优秀“班子”形象

一流的业绩来源于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师资来源于一流的管理,所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优秀的“班子”形象,是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为塑造“班子”形象,优化管理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翟远杰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强化检查,责任到人,务求实效。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政策、法规,学习有关教育的文件精神,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科学谋划、人文管理、规范办学。三是要求所有干部时刻高标准,严要求,寻不足,找差距,重整改,狠执行,尚廉洁,能垂范,勇争先,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提高了干部素质,提升了班子形象,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创办强校,打造品牌奠定了牢固基础。

二、塑造优秀“教师”形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建立一所特色学校的“魂”,只有“魂”正才能“心”正,才能“身”正,才能“影”正。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理论水平,依法执教。二是相继制定完善了《教师行为十不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教书育人十项承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的引领下,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责任到人,狠抓践诺。三是召开专题会,讲解新形势下的教师及其行为和学生及其行为之间的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是不间断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充分发挥 “活水”效应。五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自找差距,取长补短,逐渐建立起了师德良、师心慈、师业精、师身端、师风正、师学勤、师律严的高素质队伍。六是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制度落实情况、教学行为、学生评议等与教师日常及年终考核挂钩,严格操作,并记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为打造“人本和谐教育”奠定了牢固基础。

2、实施“五师”工程

一是铸师魂:要求教师具备“五心”,即对教育要能尽心,对工作要有忠心,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家长要有热心,对社会要有静心,增强事业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使自己成为家长称心、学生舒心、学校放心的优秀教师。二是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五爱”,即爱学校,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爱工作。对学困生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热心。三是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是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是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是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是强化为人师表意识。四是正师风:通过理论学习、制度规范、行为规范、典型引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五是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培青”工程、“骨干”工程的目标进行培养。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师德教育制度,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通过“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借此机会,学校提出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的口号,进一步巩固了既得成果。

3、打造“师爱”形象

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的塑造。一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师师合作与师生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时刻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要求教师自己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这也是我校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核心要求。经过努力,所有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以”争做文明教师”、“学校名师”为导向,勤奋工作、忘我工作、无私工作,我校也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代新人。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一把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方式直接决定班级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力提高并创新班主任工作,一是教务处、政教处不间断召开班主任专题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组织班主任赴外地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二是加大“阳光班级”建设力度,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成绩、班级纪律和卫生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排名,及时公示,与班主任及班级日常和年终考核挂钩。通过努力,各班级秩序稳定,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呈现一派和谐向上的景象。

5、优化教师素质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社会形象为重点,以教研科研为先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来优化教师素质。力求教师努力做到:第一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让教师真正懂得有教师的成功,才有学生的成功,有了学生的成功,才有教师的声誉。

三、塑造优秀“家校”形象

一是依照心理工作的中心,即实现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立人教育发挥支柱作用”,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月召开一次家长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丰富家庭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也使班主任通过学习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做到了扎扎实实抓内涵、促提高、求实效,实现了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勤沟通、多了解、变方式、学方法、互补台、成合力,打造学生健康成长平台。二是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参与度,在问题学生上通力配合,对学生违纪现象坚决抓到底,有理有节不手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一软一硬,相得益彰。三是结合法制教育,有计划地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地震逃生办法、火灾逃生办法、环保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专项教育。四是实行周主题班会制度,大力宣扬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精神面貌、乐观的处事方法、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效果明显。通过一系列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了学生的自理、自治、自律、自学、自保能力,促进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人本和谐校园”建设。

四、积极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群体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在开足、开全上级规定的课程、课时的同时,不断加强音体美教学的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达标标准,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场地器材和环境条件上予以充分保障,每年投资3万元用于更新体育基础设施,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5﹪以上。

五、坚持环境育人,校园面貌整洁优美。

采用专职清洁工分片负责和学生值周相结合打扫整个校园的做法,始终保持校园的整洁、卫生。学校被评为济宁市园林式单位、省级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