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验小学
2019-09-18 15:19:42 来源:

济宁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6年,现有121个教学班,学生6103名,340名教职工,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00余人。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重文化积淀增强办学底蕴,谋管理创新勇立教改潮头”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校高档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管理为轴心,使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办学质量显著,特色凸显。先后被评为全国健康促进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校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推动力,把提升“文明校园”水平作为发展目标,努力营造“文明校园”、打造“平安校园”、建设“质量校园”、创设“文化校园”、塑造“书香校园”。在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明确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科室主任为组员的争创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确立了“以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党风、作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以和谐氛围培育健康的人”的创建目标。并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广泛宣传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在操场、围墙、教室、走廊建文明宣传牌560余处,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二、围绕中心,与时俱进,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步伐

根据创建工作方案,学校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养,学校抓住行政组理论学习、支部大会,教工大会,年级组学习等时机,学习党的十九大有关会议精精神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大力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更为文明创建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以文明创建为先导,大力推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建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德育框架,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突出了以下几项内容:

1.确立了分阶段德育工作目标,建立并完善了学校德育管理体制,并实行了年级德育责任制,建立了班主任百分考核制度。

2.加强了德育工作的流程管理,通过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充分发挥了道德讲堂的作用,加强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4.建立了各科教学都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学的制度,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其中一个要求。

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文明素质

学校积极推进“名师工程”推优荐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两方面的提高。

1.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师德建设上,学校主要抓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学习制度,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形成共识,明确方向。二是通过教代会进一步修订了《学校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等文件,激励了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三是注重对教职工的心理辅导,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心理素质。

2.以实施“校本培训”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素养及科学文化水准。学校出台了“校本培训方案”、“校本培训考勤制度“、“校本培训考核制度”等制度,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五、更新观念,综合治理,着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围绕中心工作,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育“爱之浸润”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完善校园设施,育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群策群力,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揽全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在硬件设施逐步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网络优势,为争创文明校园夯实了基础。切实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法律普及宣传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一系列“安全文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了学校秩序的井然有序。

六、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战斗保垒作用。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大力开展“教书育人,建功立业”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风采展示周”活动,把党员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于2018年7月荣获济宁市首批党建工作示范校。

七、做好“六个一”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显实效

1.学校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进道德修养。两年来,学校组建了校园文明志愿队,全面参与学校文明创建工作。

2.学校设有固定的道德讲堂,经常化活动,规范性流程;有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学校每学期不少于2次,校长亲自担任道德讲堂的宣讲员。

3.学校在醒目的地方树立遵德守礼标志牌130余个。内容涵盖文明出行、移风易俗、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等公益广告,学校在校园广场、走廊、教室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告360余处。

4.学校组建了15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具体负责,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经常登录中国文明网、济宁文明网了解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学校建立了QQ群,及时关注群消息,了解相关工作要求,利用微博、微信撰写博客、评论,学校每个教师都是网络文明的宣传者。

5.学校开展“文明餐桌”等勤俭节约教育活动,有活动方案、有具体措施。

6.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我给家长说句话”等活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带动、影响家长,形成了家校联手共同参与创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做了良好的铺垫。

创建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创建成果,让校园处处盛开文明之花!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