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息陬镇小学
2019-09-18 10:13:03 来源:

一、学校整体概况

息陬镇小学始建于1981年,1995年通过曲阜市规范化学校验收,由于曲阜高铁新区建设,于2011年在孔子作《春秋》处进行了重建,2013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9人。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学校围绕市教体局“严管理、提素质、重创新、求实效”十二字方针,立足“高效课堂、快乐校园、精细管理”的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推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2015年12月,学校被评为济宁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2016年10月,被评为“济宁市规范化学校”,2018年1月,我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文明校园”;2月,被评为济宁市卫生先进单位;7月,被评为“曲阜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2019年1月,被评为济宁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2018年11月,我校原创的情景剧《游子吟》,荣获了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大家演(讲)”铜奖等众多奖项。

二、多项举措抓实创建文明校园工作 

(一)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深入,让教师更为深刻的领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内涵。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校着力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广大教师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二)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总务处等各部门分工协作,对相关档案建设高度重视,高效、科学、规范的整理出档案共计70余盒。 

(三)严要求、细管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把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定为各教研组理论学习的时间,为教师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使教师逐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研促教活动的扎实有序开展,使课改逐渐深入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人获得济宁市基本功一等奖,6人被评为曲阜市教学能手,4人在省级报刊发表论文。具体做法如下:

1、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力求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通过绩效考核来引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健康发展。 

2、规范课程管理。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制定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并及时公布实施,接受社会监督;开齐、开足、上好新课程设置中要求的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不占用节假日集体上课、补课;认真上好“两课两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好“阳光大课间”活动。 

3、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开好教代会,给教师搭建参议学校大事的平台;利用好家长委员会,组织好家长会,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文化长廊”、校报出版等措施让校园文化建设百花绽放

1、我校为推进文明校园的创建,专门设计了文化长廊,内容以《论语》、《弟子规》、《名人名言》、《唐诗宋词》、古今中外名著简介、名人励志故事等内容为主线,真正对同学们的成长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育人于春风化雨之中。同学们在校园中天天与经典相伴,与圣贤为友,耳濡目染,如沐朝阳、茁壮成长。如今,文化长廊成了我校文明校园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簇拥和朗朗的诵读声中,共享着文明传承的永恒魅力,让文明礼仪烂熟于心并身体力行。

2、校报《春秋新蕾》等载体,成为推进文明教育的“及时雨”。每月一期的校报《春秋新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至今已创办了40期,每期一个主题,含有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理想信念、合作分工、安全健康、人生励志、名人故事、佳作荟萃、艺海拾贝等教育内容,如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洗礼着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受益匪浅。每月两期的队报,更成了广大同学展示文明成果的平台。在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倡议下,每月至少一期“文明校园我先行”的内容。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使出浑身解数,以写作、摘抄、剪贴、绘画等形式,把队报变成了同学们汲取知识、交流思想和陶冶情操的“乐园、家园、百花园”。正是这些队报小主人的积极努力,才让它成了我校进行文明教育的亮点、支点、切入点。

(五)学校环境忧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教学楼一幢,办公、实验餐厅为一体的综合楼一幢,建有和春秋中学共用的高标准24560平方米塑胶操场,其中设有6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1个网球场。学校以标准化建没为契机,为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更换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照明设施;改造了音乐教室,配备了实验仪器;新配了音乐、体育、美术、卫生设备。图书室现有藏书18724册,生均25册,并将图书全部分类类、编码、上架、实现了图书室计算机管理。学校现有16个功能室,各功能室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实用高效。

(六)活动阵地建设如火如荼。

1、主题队会、升旗仪式等活动渗透文明教育

学期初,我校及时做好本学期每周一的主题队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安排,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达50%以上,主题有爱国爱家、与人为善、自强不息、感恩惜福、勤俭朴素、健康环保、尊老爱幼、互助共勉、拾金不昧、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理想远大等,从而让主题队会成了广大同学接受文明教育,提升道德品格素养的上佳平台。让大家原本感到单调、枯燥的主题队会变得让人回味,发人深省。

2、以演绎经典助力文明教育

各项传统文化经典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以曲阜市地方教材《走进圣城感悟经典》和校本教材《国学启蒙》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演讲、习作、知识竞赛及书画、歌咏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诵经典、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画经典、奏经典和用经典中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成果。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情趣,在校园中和上学、放学的路上,时常伴着随着书声朗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动人场面。由我校原创,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游子吟》,成功入选2015年济宁市少儿春晚,并荣获节目评比一等奖,去年“六一”,又入选进行了全市情景剧展演活动,反响强烈。去年十月份,又成功入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大家演”展评活动,并获铜奖。

3、“文明班级”评选深入人心;“班级之家”让教室内黑板、墙壁成为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对各班级考评的综合赋分,每学期进行一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此举措有效推进了广大同学文明的言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各班级相继在自己的教室内建立“中队之家”,包括图书角、卫生角和在墙壁及黑板内两侧开辟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专栏,如“国学百草园”、“诗词王国”、“成语故事”、“名人大观园”、“感悟《论语》”、“美文选粹”、“丝路花语”、“我是小画家”等等,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实现了与哲理美文,圣贤大师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在书香墨韵中尽享文明成果。

4、加强廉德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少先队工作示范校 。我校将廉德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党组织建设总体部署,与对教职工的管理、教育、监督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操守培育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条校园廉德文化景观带,并设置了廉德文化主题书架,开展了多次廉德文化主题活动。为创建少先队工作示范校,投资1万余元进行少先队文化阵地建设,在班级里设置植物角、中队园地、争章园地、中队队旗;在校园里创建了红领巾植物园、红领巾种植园,确定息陬春秋家苑为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并多次开展活动。

5、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校文明教育情趣盎然。我校还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组织学生对节日的来历、传说、楹联等各种民俗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和搜集;利用小小百家讲坛、经典诵读社团活动、小小志愿者进社区进行文明宣传、服务;进行了“红领巾进社区,创文我助力”系列活动,签订了“文明靠大家,环保我先行”倡议书,开展了“点点滴滴献爱心,互帮互助携手行” 爱心义卖活动;安排部署了以“绿色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开辟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专栏,内容月度更新;逐项开展以“文明校园,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演讲、书画、小制作等比赛活动;大力宣传和实施家庭、学校用餐“光盘”行动,培育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感恩惜福的可贵品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融入了及时、有效而又广泛的文明教育,博得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6、各项荣誉与活动成果展评活动,为文明校园建设插上腾飞的双翼。

“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校园文明之星”、“孝心少年”、“文明科室”等荣誉评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明餐厅之光盘行动”、“核心价值观大家诵”等成果展评活动,为我校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更是插上了有力的双翼,让全体师生在“播种文明的希望,收获丰硕的成果”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腾飞!

“文明校园共创建,崇尚美德代代传”。文明,是校园中最美的风景,今后,我校必将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中,群策群力、求真务实、扎实进取,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