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第一中学新校区
2019-09-18 09:32:29 来源:

校园钟楼和“百年长师”文化墙

鱼台县第一中学新校区,是由鱼台县人民政府投资4.1亿元,打造的具有前瞻性、现代化、寄宿制的新型高中。新校坐落于湖陵三路北首,237国道南,建设用地301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19年秋季新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新的校园建筑气势恢宏,富于文化创意,体现出现代中学校园大气、活泼、包容、创新气质。学校建有功能齐全、设备精良的现代化教学楼,共有教室120间;建有环境优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6人1间的学生宿舍楼,为每一位学生营造温馨的家;拥有严格按照省规范化学校标准配置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探究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微机室、综合电教室等功能室110个,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校还有网络多媒体教室120个,容纳500余人的大型报告厅一处,300余人的图书阅览室一处,先进的设备实现了学校管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此外,学校还有可容纳5000多人同时就餐的高档餐厅,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以及高标准的体育馆、游泳馆等。

校园文化墙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有令学生赏心悦目的鲜花绿草,有供学生漫步休闲的林荫小道,也有让学生谈诗作赋的回廊长亭,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新学期开学初,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校党员、教师学习灯塔在线、学习强国,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创新改革。在市县文明办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全员抓、全程抓、全方位抓精神文明工作的长效机制,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健全、充满活力、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中学生。

干净整洁的学生餐厅


一、抓载体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工作引领学校发展

我校以“勤思、博学、志远、力行”的校训精神为核心,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文化墙、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学校简报、广播网站、校园电视台、名言警句等精神文明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石头唱歌、墙壁说话、花草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广大师生涵养一种蓬勃的朝气、凛然的正气、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的灵气。


二、抓活动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工作服务学校发展

我校致力于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德育新体系,做到德育目标系统化、德育内容层次化、德育途径整合化。通过搭建双拥共建、法制报告、安全演练、社区服务、清明扫墓、爱心捐款、心理咨询、诚信教育、励志征文、主题班会、朗诵演讲、书画展评、学生社团、评选先进、艺术节等各类活动平台,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道德境界得以提高,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抓师德建设,推进教师提升发展学校

我校以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严格要求教师重道尚德,恪守师德规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通过开展教学能手评比、评选优秀教师、推门听课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心胸开阔的教书育人队伍。

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效助推了学校管理及质量的大幅度提升。2019年,我校一本纯文理上线187人,二本上线620余人,陈正同学被浙江大学录取,一批学子分别考入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大等名牌大学。


四、抓规章制度建设,推进制度落实规范学校发展

学校继续坚持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教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完善和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扩大校务公开的内容,及时听取教师员工对学校校务公开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发放《致全校学生的公开信》等形式,多方面吸纳学生建议,促进学校发展。坚持每周一召开班主任例会和中层干部例会制度,做到每周工作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不断加强各项工作的指向性、计划性和落实性。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层次。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