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代传春)废弃坑塘在不少地方成为有碍观瞻的“堵点”,也成为不少地方环境卫生治理的难点。然而,在兖州区新驿镇通过对废弃坑塘进行综合开发而建成的生态湿地却成了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
沿255省道过洸府河大桥行驶三四分钟时间,就进入了新驿镇何村,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村口的一处亲水景观,只见水中金鱼成群、荷叶成片,与周边的廊亭垂柳、文体广场、农家乐、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花卉苗木基地浑然一体,构成一幅优美的时代风景画卷。
“原来这里也是平地,几十年来随着村民建房取土,就成了个大坑,所以老百姓就将生活垃圾随时往这里扔,久而久之就成了垃圾坑。”村干部何文平说,特别是夏天积存雨水滋生苍蝇蚊子满天飞,还有臭气,人们都敬而远之。
“如果说我们何村美丽乡村建设要干一件事的话,那这件事就是先治理好村东的那个垃圾坑。”几年前,美丽乡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在村“两委”召集的村民代表会上大家达成了一致共识。
当年,何村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垃圾坑内的垃圾清理、开挖、固底、修坡,一塘清水将村庄映照得美丽起来。紧接着,对水塘周边进行了绿化,栽种垂柳、冬青等绿化树木,往水塘里投放了鱼苗,栽种了莲藕等,还建设了大型牌坊、文化长廊、公共自行车停车点,文体广场更是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还定期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一向谁见谁烦的垃圾坑变成了惠民的生态湿地新景观。
据了解,近年来新驿镇通过对废弃坑塘实施综合治理,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生态污水处理湿地系统有10多处,均配套建设亲水平台、观水亭子、文体广场、民俗展示等,既丰富了生态湿地建设内涵,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记住乡愁的好载体,产生了惠民乐民育民的多重社会效应。
“自从这个坑塘建成生态湿地景观后,俺村的群众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多了,打牌下棋的多了,但大家都自觉遵守卫生习惯,没有胡乱丢弃垃圾的现象了。”住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顿丘游园旁边的新驿镇东一村村民杨明英老人说,现在一到节假日,三里五村的、城里的大人孩子来这里游玩的可多了。
“我根本没想到原来那个废坑能治到这种程度,也没有想到还能在这一片地方建成顿丘文化村史馆、蚕艺馆、民宿驿站、形意武馆等等这一连串的让人回味乡愁的景点。”作为从村里走出去,退休后回老家居住的80多岁的退休干部代永贞高兴地为废弃坑塘变身生态湿地景观引发的综合效应点赞。
“下一步,继续把农村废弃坑塘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加快生态湿地系统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环境治理的‘堵点’‘痛点’,久久为功,让广大群众通过环境变化增加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新驿镇主要负责同志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