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孙佃洲:心系百姓筑医魂 一颗红心暖千家
   重义轻利,立志基层卫生事业1973年,年仅23岁的孙佃洲便立志做一名乡村医生。孙佃洲还热心公益事业,十几年来,他通过各种募捐平台共捐出两万多元公益款。他四十多年如一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农村医疗卫生的堡垒。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马怀程:公益战线上的第一书记
   他和志愿者多次到家中走访,做孩子和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并积极帮助其联系新学校,争取孩子开学时能重回校园。他很快便熟悉了协会的走访调查和对接工作,在活动中任劳任怨,快速地掌握了协会的要求和标准,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协会分配的档案整理工作,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在泗水微公益协会工作时间长了,遇到的困难家庭也越来越多,走访结束后常常是流着眼泪回来。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康绪虎:传递爱心 为慈善助力
   除了小凡清,康绪虎还以一人之力资助其他5名贫困儿童,为多名特困儿童送去温暖。2019年春节期间,康绪虎和爱心助力团的团员们走进曲阜市尼山镇,开展第二届“网络帮扶民俗过大年走进尼山镇圣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益活动,活动现场捐助10名贫困儿童,并为每名贫困儿童发放爱心助学金。每年寒暑假是康绪虎和他的团员们最忙碌的时候,“爱在六艺城·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民俗过大年”等活动累计邀请了全市120余名留守儿童走进孔子六艺城,感悟中华优秀文化,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陈传安:九年如一日义务照顾高龄孤寡老人
   病床上的陈乐平不止一次地握着陈传安的手哭着说:“传安,你虽然不是我的孩子,却比亲儿子对我还要好。2009年,陈乐平的儿子在一起车祸中不幸丧生,而陈乐平的两个孙子为了生活又长期在江苏南通打工。从2010年开始,陈传安就一直义务照顾邻居陈乐平老人,至今已经9年。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舒平:8年寒暑 万亩荒山变成公益能源林
   ”在朋友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40万株楷树苗很快种了下去,一个月后却只存活了三成。”董民说,忙完手头的农活,村民们不用招呼,都会跟着大姐到山上打理树苗。对于种植公益林,女婿赵斌元写道:“慢慢来,种树也罢、科研也罢、教子也罢、工作也罢,一点一滴地用心,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哪怕那么一点点。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朱清科:祖孙三代无私照顾贵州老人18年
   担心老人会孤独,每逢周末、节假日朱清科和妹妹们都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老人。流落异乡贵州老人结缘朱家朱清科祖籍在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前吕村,爷爷奶奶都是村里有名的善人,奶奶义务给村里人接骨针灸,却从未收过别人的钱财和礼品。为了当面感谢十八年的照顾之情,杨素珍的孩子们一再要求朱清科同行,他们说欠朱清科一声“谢谢”,欠一个鞠躬,欠永远还不完的情。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赵超:80后小伙勇救落水母子
   赵超连呛几口水,大声对年轻妈妈说:“别抓我,我来救你们了。赵超和妻子安抚完这对母子后,便匆匆离开了。事后,她后怕地说:“咱儿子还小,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怎么办啊。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杨媛媛: 跪地救人施援手 最美女护士刷爆朋友圈
   杨媛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10年,在工作中,她对患者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经常受到患者和同事们的夸奖。躺在地上的年轻人口腔里有分泌物,呼吸心跳骤停,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情况十分危急,看到这些,杨媛媛第一时间让围观市民散开,以便给患者呼吸新鲜空气。杨媛媛立即与这名医生一起施救,医生负责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并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她则跪在地上,为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李卫军:村民好书记 火场显担当
   2018年春天,在郭七楼村东头,几个小孩玩火不慎点燃周围的杨絮,进而引发火灾,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李卫军带头第一个冲进火场救火,最终将大火扑灭。这时,火势越来越大,李卫军脸上和手臂被火烤的生疼,但他仍坚持和村民一起救火。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朱恒顺:救援队长29年不畏艰险 救人于危难
   救援队成立后,朱恒顺带领队员尽己所能、不计报酬,驾驶冲锋舟驰聘在微山湖上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先后参与了多次大型活动救援保障、旅游黄金周安全保障、落水救援打捞。2018年12月13日,朱恒顺接到微山县公安局110打来的电话,滨湖区西港桥有人溺水,希望救援队能够帮助搜寻。从那时起,朱恒顺开始接触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的救援理念深深震撼了朱恒顺。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李文桂:六旬低保户拾金不昧获众人称赞
   从开始做保洁工作到现在,她先后多次捡到过手机、身份证等物品,每一次都把东西及时还给失主。李文桂捡到钱包后妥善保管,先后六次联系外地打工的儿子一起寻找失主,终于将捡到的财物“完璧归赵”。2017年10月,她在村内做保洁时捡到一个钱包,包内除了2700多元现金外,还有2万多的存单、身份证等重要物品。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张华东: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2018年6月8日上午,邹城市交运局职工郑永芳一行三人来到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将一封感谢信和写有“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煤质发运中心职工张华东手上,此时大家才得知,朴实的张华东捡到一笔巨款后,以最快的速度联系到了失主,完璧归赵。具有家电维修技能的张华东看到后,感觉这是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特长又能方便邻里的好机会,便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为需要帮助的职工群众服务。一次偶然他走上志愿服务之路其实矿上的人都了解张华东的为人,他是个热心人,已经从事公益服务多年,这次拾金不昧,捡到巨款对大家来讲并不意外。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任冬霞:用诚信铸就企业丰碑
   自2008年开始创立企业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诚信经营,创立企业品牌,赢得市场信任。任冬霞在经营中时刻把信誉和客户的满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无论竞争多么激烈,任冬霞坚持:“搞企业必须要做到诚信,不能发不义之财。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唐绍龙:拾金不昧还失主 好人好报暖人心
   在创业初期的丁翊龙毅然决定,将自己仓库中的40万斤萝卜全部捐给唐绍龙作为“救命萝卜”,让他儿子能够早日进行骨髓移植。唐绍龙作为一位普通百姓,即便正在为儿子唐一轩骨髓移植手术费一筹莫展之时,也没有为意外之财动心,主动联系失主丁翊龙将钱包归还。情义之举感动大众好人有好报关于唐绍龙和丁翊龙二人的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引来众多网友的点赞,“救命萝卜”所传递出的正能量,犹如一股股热浪,加速向外辐射。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信秀荣:为了两句承诺 义务照顾聋哑老人22年
   贾进朴长期卧床,血液循环不是很好。信秀荣从村卫生室医生那里得知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她立马跟着医生学习,经常晚上练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信秀荣渐渐地掌握了按摩的基本手法,尽管手法不是很娴熟,但她坚持为贾进朴老人按摩,直到卧床两个多月的老人慢慢站起来,在她搀扶下拄着棍行走。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蒋继剑:村民联名挽留的好书记
   2018年,9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分红852元,参与免费扶贫摊位经营的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微湖码头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成功创建为山东省休闲旅游购物街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当年实现收益分红的旅游扶贫项目,取得了贫困户受益脱贫、经营业户增收致富、政府提升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里张阿村也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济宁市旅游扶贫示范村,实现整村脱贫。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卞勇:做新时代担当作为的纪检人
   卞勇,男,198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微山县纪委县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2013年以来,他先后赴中央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杭州纪检监察培训中心、山东省廉政教育中心等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政策水平和业务素养进一步提升。创刊《调研内参》栏目,及时收集整理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政策变化,服务领导决策。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刘干金:48年坚守 只为“天下无贼”
   因为工作原因,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甚少,可这仍然没有阻挡刘干金奋斗在反扒一线的决心。日久天长,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拳脚,还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扒手的作案规律和伪装伎俩,学习到了识扒、防扒、反扒的技巧,掌握了近乎“特异功能”般的反扒技能。他一心扑在反扒工作上,忽略了对家人的陪伴。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韩秀玲:用坚持和爱心诠释着高尚的师德
   她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长期带病工作,用坚持和爱心诠释着高尚的师德。”韩秀玲的班里曾有一名王姓学生,表现极差,学生都怕他,很多老师都不知如何教导他,他自己也自暴自弃,打架、上课捣乱、抽烟……发现这些问题后,韩秀玲及时家访,才知道这个家庭很特殊,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想让孩子成才,但教育方式不争取,因为孩子不争气,经常打他们。韩秀玲决心帮助这名学生解开心结,用爱心融化他冰冷的心灵。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李丙才:三十八载矢志不渝家国税收情
   在税务所的同志们看来,李丙才的家其实就是税务所,也是大家的家。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就在税务所里腾出一间房子临时成了家,十多年吃住都在所里。38年的习惯铸就了李丙才以税务所为家的情怀。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张宝芳:“小巷”大管家 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张宝芳说,这一家人是社区重点帮扶的对象,从2012年起就帮老张的儿子申请经济适用房,准备材料、申请、提交等,最终成功申请到一套7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老张不容易,每次去他家里,看着老两口发愁就心疼。搬进新房的老张一家人,对社区和张宝芳心存感激。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郭桂花:好侄女全心守护智障姑姑三十余载
   郭桂花,女,1972年6月出生,汶上县军屯乡孙庄户村村民。今年47岁的郭桂花上有年迈的老父亲需要照顾,下有一双儿女需要养育,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郭桂花坚持将智障的姑姑郭秀银带在身边,像赡养母亲一样赡养了30多年,她的坚持为当地村民所称道。现年七十四岁的姑姑郭秀银是汶上县军屯乡王大村的低保户,育有一女早已出嫁。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周秀芹:这位婶娘了不起 照顾三个侄子30年
   这位母亲就是周秀芹,她今年已经67岁了。善良婶娘抱养命苦侄儿段德亮是周秀芹丈夫的侄子,也是周秀芹的“三儿子”。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郭玉芳:好媳妇坚守孝心赡养五位老人
   公公、婆婆、大爷、大娘、三叔,一个家里五位老人都需要郭玉芳照顾,郭玉芳不后悔、不埋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个家。既要照顾公公,还要看护好孩子,家里还有四位老人得吃饭。当时,丈夫的大爷大娘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不好,常年需要人照顾。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安保娥 张素芹:敬老爱老成时尚 两儿媳“抢”婆婆
   两个儿媳抢着照顾老人安保娥、张素芹刚嫁到这个家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老人老了,自己的儿子儿媳妇不照顾谁照顾,这不是应该的吗。除了照顾自己的家人,安保娥、张素芹两人还主动帮助邻居照顾老人,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邻居。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张鹏:8年坚守让“植物人”妻子重新站起来
   当时不少人并不看好张鹏可以照顾植物人妻子,但张鹏却很坚定:“她是我的妻子,我是她的丈夫,再重的担子,我也要担起来。”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感觉还没帮父母亲干点儿什么,没聊几句话,就得马上回去照顾妻子。由于照顾妻子不能离开两个小时以上,张鹏每次去看望父母总是一路小跑,但却从不忘带点父母爱吃的东西。
 
 
· 山东故事|第七届济宁市道德模范王鹏:照料患病继母和老父亲 呵护年幼妻侄 诠释大爱深沉
   在亲戚朋友的热心介绍下,父亲和继母在2000年重新组建了家庭,两位老人过起了融洽幸福的晚年生活。2016年,王鹏的妻弟和弟媳因变故离异,9岁的儿子小宇跟随父亲生活,开始意志消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边是瘫痪在床的继母,一边是老年痴呆的父亲,两个老人都需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