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急时刻勇救儿童
   就在小孩子即将与农用机动三轮车相撞的一瞬间,高爱民一个箭步冲到了孩子身边,将孩子一把揽入怀中并转身扑倒在路边,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孩子。超市老板见状,赶忙提醒孩子妈妈说:“出去超市没多远就是公路,路上车多人多的,看好孩子别让他乱跑了,安全第一呀。结账时,孩子妈妈松开孩子的手准备拿出钱包,顽皮的孩子趁妈妈不注意,转身又跑出了超市。
 
 
 
· 千斤重担压在身,她选择坚守!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万德龙)张庆霞是微山县马坡镇郑庄村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12年前,丈夫出事故离开了她,留下了8个月大的孩子,年迈且身体不好的公婆,还有一个过继到公婆家的脑瘫的叔伯哥。公婆年迈,且身体都不好,公公易喘,婆婆有心脏病,还有一个从过世叔公家过继到公婆家、需要照料的脑瘫叔伯哥。可是张庆霞没有,她选择坚守,继续留在夫家照顾幼小的孩子,照顾好年迈的公婆,还有脑瘫的叔伯兄长。
 
 
 
· 【道德模范】倪秀春:青春献民政 大爱暖百姓
   ”采访时,倪秀春深有感触地说,如今面对来到民政办申请救助的群众,她都把他们视为亲人,及时按照程序办理救助,遇到不符合救助政策的,也都会耐心解读政策,安抚群众情绪,笑脸相迎不分男女老幼,热心帮助不分份内份外。现任曲阜市王庄镇民政办主任的倪秀春,自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王庄镇民政办工作,始终扎根民政一线,兢兢业业一干就是22年。了解情况后,倪秀春立即展开入户调查,按照程序为其申请办理了农村低保待遇,并及时为其申请大病医疗救助。
 
 
 
· 【道德模范】刘翠菊:28年精心照料四位老人
   见过捡钱捡荣誉的,没见过捡个老人回家养的刘翠菊的婆家舅舅是孤寡老人,随着舅舅年龄的增大,生活越来越需要人照顾,村干部多次动员舅舅去街道敬老院养老,但老人死活不去。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翠菊28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先后精心照料患老年痴呆的姥姥、瘫痪在床的公公、无依无靠的舅舅、双目失明的婆婆四位老人,恪尽人间孝道,无愧当地佳话。但刘翠菊得知手术后舅舅有10%的希望恢复视力,但不手术舅舅肯定就会失明时,坚定地对医生说:“手术费再高,我们有手有脚都可以再挣,这个手术一定得做。
 
 
 
· 生活乐于助人 家庭孝敬老人她,敬业有信人人赞
   “当时就以为是个普通的袋子,可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现金。拾金不昧有诚信,普通小事显品格2015年12月30日,王惠外出办事,当骑车行至火炬路与洸河路路口时,她发现前方有一个蓝色的宣传袋,出于好奇,王惠停车将袋子捡起。到了派出所,警察清点发现,王惠捡拾的蓝色袋子里一共有6万元的现金、一部手机和4张银行票据。
 
 
 
· 创业路上的她斗志昂扬 为母则刚,她不向挫折投降
   两年多的求医之路,儿子的病没有看好,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亲戚和邻居很多外债。”通过配型,庞爱英与儿子可以进行肾脏移植手术。创业偿还欠款,带领乡亲致富为遵守承诺,偿还向亲戚邻居借的钱,庞爱英想到了创业。
 
 
 
· 80后小哥逆火而行,两次冒险救人“大家平安就好”
   朱德贵及其工友李世增、娄长民和刘春明正在对面高楼施工,滚滚的浓烟和居民的惊叫声引起他们的注意。娄长民负责在楼顶看守拴绳子的着力点,朱德贵和李世增下绳实施救援,刘春明则在楼下观察,万一有情况可以及时跟上。朱德贵东方圣城网讯(记者万德龙)金乡县霄云镇朱洼村村民朱德贵,是一名为高楼打胶施工的工人。
 
 
 
· 异乡救人不留名,见义勇为不顾己
   当人们回头寻找救人英雄时,他已毫无踪影回忆事发当天,在泰安探亲的张海燕在东湖公园散步时,突然听到两名妇女在湖边大声呼救,他跑到湖边一看,其中一名妇女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急。突然,张海燕和女子两人都没入水中,一会儿,张海燕挣扎着,两人又露出水面……如此几经周折,岸边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时,落水女子已漂离岸边10多米远,她一边挣扎一边呼救,声音越来越弱,身子逐渐下沉,眼看着只露出两只手了。
 
 
 
· 汶上小伙只身挡气罐,大义护乡邻 成为英雄并非偶然
   最后在司法部门与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帮助下,工人们都拿回了足额工资。偶遇急情,他没有见死不救成为英雄并非偶然,正义二字一直伴随着向华东的成长。这就是汶上县次丘镇村民向华东见义勇为的事迹。
 
 
 
· 临危不乱施援手,英勇救人 两年救七人这个村官好样的
   王继星东方圣城网讯(记者万德龙)两年来,作为汶上县郭楼镇王楼村村主任的王继星,因多次组织群众抢救车祸中的受伤人员,身边的人送他一个“王救星”的雅号。午饭时传来巨响,高速路上救出一家三口2015年5月17日中午12时许,济菏高速郭楼镇王楼村西路段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王继星不仅是王楼村的村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
 
 
 
· 他乡救死扶伤 生命有厚度,人性有温度
   老人虽然醒过来了,但意识并没有完全恢复,随后,孙庆才将老人送到医院里观察治疗。“社会是温暖的”他做好事不留名被孙庆才救下的男子叫黄永,是明光市当地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他们终于得知救命恩人的身份——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医医院的孙庆才。
 
 
 
· 三轮车疾驰而来 他毫不犹豫冲向马路中央救孩子
   此时,一辆疾驰的农用机动三轮车正往超市方向驶来。此时,一辆疾驰的农用机动三轮车正自西向东往超市方向驶来。”“孩子能够安然无恙,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高爱民见义勇为、身受重伤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都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
 
 
 
· 成立爱心联盟 捐款百万元 他把公益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联系爱心企业,为老人加班加点赶制棉垫子汶上县南站镇梁桥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托养着34名老人,老人们常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而托养中心有限的收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举步维艰。牵手贫困儿童,从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进行帮扶2017年1月,靳霜立组织汶上爱心联盟实施了“牵手100,共筑希望”爱心工程,实施10个100计划(招募100名志愿者、牵手100名贫困儿童、捐赠100台电视机、捐赠100台学习机、捐赠100套学习桌、捐赠100套新衣服、捐赠100套书籍、实现100次城市体验、实现100个小心愿、共祝100个生日)。靳霜立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汶上爱心联盟和知联会进行捐款,捐款达3万余元,他还组织了汶上县人民医院的专家为老人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查体。
 
 
 
· 无偿献血8万多毫升 18年坚持为生命“加油”
   “到那时,我还可以进行无偿献血宣传,一定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朱炳林说,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身体条件不再允许。下班后,他又总是推迟1个小时下班,对配料现场进行检查和整理。
 
 
 
· 情注山区贫困儿童 4年来帮助了1000多名孩子
   这几年,孙建涛和会员们累计行程30多万公里,复查走访泗水县396个村庄3200多个贫困家庭,为1002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少年儿童建立详细的资助档案,并完成800多名贫困儿童的“一对一助学”工作,救助资金累计达380万元。同时在全省公益组织中第一个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协会工作开展情况。2016年12月30日,孙建涛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及“新华公益”合作,申报第二个公益项目“泗水爱相随——困境儿童圆梦计划”,申报资金30万元。
 
 
 
· 兖矿好男儿谢龙胜“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受他影响,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有40多人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其中哥哥谢龙强6年献血60多次,还有一位同事献血40多次,并加入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阵营。如今,他不仅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还成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2016年调入兖矿陕蒙基地工作后,谢龙胜仍未间断献血,他坚持每次休假回家后和返回内蒙前,都要去济宁中心血站献血。
 
 
 
· 梁山好男儿侠肝义胆 平凡的他,做着最可敬的事
   探索“四社联动”新模式,推动公益事业发展2016年以来,刘辉带领机构策划实施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多达7个。凝聚爱心力量,360名志愿者组成专业队伍2016年3月,刘辉注册成立了全县首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梁山县大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同时,他认真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和“政策帮扶+专业服务”新模式,推动了全县专业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
 
 
 
· “干采煤工同样有出息”于宝兴: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出个样
   青工张震体格很棒,也肯干,就是找不到窍门,别人10分钟能干完的活,他得忙活半小时,于宝兴观察后发现,张震就是对学技术不上心,于是把他安排到身边一边干活一边教学。不管检修班上哪个班次,于宝兴总是提前1个多小时到工区,向值班人员、井下现场职工询问设备运行、采场条件变化及生产情况,做到了对当班工作重点、注意事项、人员安排了如指掌,在休班时对自己不放心的设备等也会打电话问问,甚至有时到工区开完班前会、把工作安排妥当再回家。对于工作,敞亮、不掩饰个性的于宝兴说:“我嗓门大,爱和职工争论,大家都劝我别太较真,可我不这样认为,要不是我们始终做到设备问题超前排查处理、问题设备超前计划更换、所需物件超前安排准备、施工现场超前创造条件,哪能保证设备完好率和开机率。
 
 
 
· 故乡就是家,乡邻就是家人 回乡创业不忘助村民致富
   2013年,回乡创业的臧永芝创办了绿鑫春生态庄园,并肩负社会责任,帮助周边村民致富,让不少村民过上“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生活。只有回乡创业,才能留住这些劳动力,让更多孩子享受到父母的关爱,还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孩子的童年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关爱。
 
 
 
· 孤寡老人得照顾,一帮就是二十年 用爱书写邻里情
   这位47岁的普通妇女与丈夫赵忠贵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着邻居赵茂海一家。老人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张洪燕除了一日三餐将饭喂到老人嘴里,还为他清理大小便、擦洗屁股。然而春节之后,迫于孩子上学、老人治病等多方面原因,丈夫只好外出打工,侍候老人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张洪燕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