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城乡的距离短了,回家的路程近了
2017-10-01 16:53:33 来源:

    最近,我再次来到了安徽太湖。这也是我第4次踏上这块土地上了,每一次的回乡都有一种新感受,让人难以释怀。

    1985年,春节刚过,我与夫人第一次随岳父、岳母一行8人回老家探亲,到安徽太湖徐桥大石乡。尽管铜陵到太湖只有200多公里,但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到达。只有先搭上轮船到安庆华阳即江北,尔后才能坐汽车抵达太湖。这还不算,要想到达目的地我岳父母的老家,还必须要坐上拖拉机式的交通工具,才可以进村,否则,就要步行十几里。

    夫人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随岳母回老家,路上有个坑,不小心一脚踩空,结果吓哭了,当晚还发了烧。

    回了大石乡,晚上闲聊还只能用马灯,更多的村户还点着煤油灯。当天夜里,我同我的连襟,内弟挤在一张床上,或许是太累的原因,睡着后竟把马灯蹬到地上摔坏了。相互之间竟然赖起账来,谁也不肯承认。

    1996年安徽“铜陵长江大桥”公路桥通车后,回老家的路程大大的缩短了,以往需要花一天一夜的路程,现在只要4个多小时就可以了。·

    2002年,我夫人的伯父逝世,岳父要我们回家奔丧。因时间短促,我们只住了一个晚上,而且睡在二楼。但是,我明显感觉到村里的住房宽敞了。茅草屋都没了,不少人家盖起了两层小楼房,最不济的,也有平顶砖瓦结构房屋。

    2014年清明,我再次回到太湖,所到之处,水泥路直通村庄。我与夫人的堂兄聊天,他已是快70岁的人了,但精神仍然很饱满。他告诉我,他不打牌。有时间就到地里转转。家里盖了接近3百平米的两层小楼房,花费不超过10万元。

    实际上,不仅房子大了,家里通电了,用上了电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里的水井几乎被闲置了。厨房里用上了液化气,家里有了卫生间,尽管安徽太湖属于国家级贫困扶贫县,但是,生活环境变好了,人们观念认识提升了,如今农村的人生活越来越好了。

责任编辑: ln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