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王粲 见习记者 石雨露)“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山东兖矿一个叫‘杨村’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很有特色。所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一行5人特意来实地考察一下,现场一看,彻底颠覆了我对煤矿‘脏乱差’的印象和看法。”2015年5月23日至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第一届博士后刘光明,在对杨村煤矿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后这样说道。
是什么让这位年过六旬的中国社科院的老专家学者改变了对煤矿的看法呢?原来,杨村煤矿本着文化治企、精神育人的思路,针对职工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共同期盼和不懈追求,响亮提出建设“幸福杨村”的构想,致力于不断打造“幸福杨村”升级版,职工家属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矿井呈现出“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事事公平正义、处处人文关怀”的良好局面。
“安全,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安全是幸福的前提,安全是幸福的基石”,在杨村煤矿,这样的理念在每位干部职工心中已根深蒂固。理念、科技、培训、管理四把“利剑”,固稳了安全这个幸福的基石。
2015年10月20日,在该矿掘进二区会议室里,女工协管员陈桂芳正在对矿工小徐进行安全说服教育。原来小徐在井下打锚杆时不用前探梁,而且拌料时少用一道防尘水幕,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小徐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做到安全升井、平安回家。
像小徐这样,一个季度内连续发生2次一般“三违”的行为或者出现严重的“三违”人员,该矿都要开展“亲情感召帮教”,24个女工协管小组与11个采掘辅助单位对接,做到“五不放过”,即:不打消思想顾虑的不放过,未真正认识到“三违”危害性的不放过,没有认真吸取教训的不放过,“三违”职工的家属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三违”人员夫妻、亲属不写出保证书的不放过。
查阅该矿每年的1号文,都是安全生产的“最高指示”和“尚方宝剑”。厚厚的文件中,“安全奖罚和责任追究”、“安全风险抵押”、“挂‘红黄牌’和‘督办牌’”等制度越来越细,奖罚也越来越严。一个“严”字道出了1号文的严肃性,也为安全架起了不可触摸的“高压线”。该矿还提出对安全生产失误“零容忍”,对小隐患进行大分析。安全上出了问题,让管理人员既丢“面子”、又丢“票子”、还丢“位子”。空前的安全高压态势也为干部职工戴上了“紧箍咒”。
“终于可以扔掉大锨了”
一张锨、一把镐、一件破棉袄,一个班、八节溜、天天不见少……
杨村煤矿原准备一区党支部书记马保庆自编的打油诗真实地说明了薄煤层职工的工作状态,他戏称在薄煤层工作面采煤就是“两块石头夹着一块肉”。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现场操作的安全系数?多年来杨村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尝试。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杨村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矿长亲自挂帅,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供电、通防、供应、人力、调度、协调六大专业小组,他们改进运输机传动部布局,由上置改为下置、平行布置改为垂直布置;探索实践液压采煤机遥控操作;采用液压先导控制阀、成组定量推移技术进行支架操作;增加摇臂行星轴直径,提高摇臂调高液压系统安全压力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村人的不懈努力下,煤矿终于成功实现了薄煤层机械化年产60万吨的目标这一重大成果,与相同条件炮采工作面相比年生产能力提高2.18倍,效率提高4.43倍,改变了兖州矿区40多年老薄煤层炮采的生产方式,成为薄煤层开采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2010年1月1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得出结论:杨村煤矿“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安全高效综采成套装备与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干了一辈子薄煤层的刘宝富激动地说,“终于可以扔掉大锨了,我们现在可以像在家看电视一样,拿着遥控器去采煤。”
“咱矿工也有了自己的节日”
在杨村煤矿,从2009年起,每年的5月20日是一个特殊日子——杨村煤矿班组长节。“矿上不光给我们位子,还给我们票子,给我们发放节日礼物,不带领弟兄们好好干,真对不起这1000块钱。”2015年5月20日,连续六次被评为最佳班组长的综采二区验收班班长刘广忠自豪地说。身为现场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刘广忠时刻留心观察工作面的生产条件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皮带机尾底皮带向外跑偏、下隅角一颗切顶柱漏液、架间侧护板错茬超规定……这些不易察觉的“小毛病”都逃不过他的“法眼”。验收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当有人问起如何处理职工的不理解时,他总是很朴实地说:“咱端的就是管事的碗,宁叫工人骂红脸,也不让家属哭肿眼”。
杨村煤矿将每年的5月20日设立为“班组长节”,对班组长“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使用上大胆放权,在待遇上享受内部管理岗待遇,每年班组长节组织一次表彰奖励,让广大班组长精神上受鼓励、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激发了班组长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让游子的心不再牵挂”
“您坐,大娘。您家孩子不是去内蒙支援对外开发建设了吗,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您尽管给我们说……”2015年8月13日,在驻外开发项目部掘进区队区长郑庆军的父母家,工会副主席李玉冰一边递爱心联系卡,一边扶老人家坐下。爱心联系卡上标明了服务项目、热线电话等信息,确保老年人在不时之需能第一时间找到志愿者。
对于煤矿开展的这项爱心服务,对外开发职工吕学阳深有感触,“我在千里之外搞开发,最牵挂的就是父母。听说家里经常有志愿者帮我照顾老人,我心里踏实多了。”吕学阳是最早支援对外开发建设的人员之一,父亲已经77岁高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71岁的母亲长期照料。为了解决像吕学阳家这样的生活困难,免除驻外开发将士们的后顾之忧,该矿工会专门成立了暖心行动志愿服务队,广泛招募热心奉献、致力于对外开发帮扶的志愿者,爱心餐饮、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一个个服务项目用亲情、友情,同事情、邻里情,为驻外开发职工打造坚实的大后方。
责任编辑: 空空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