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田间地头察看春玉米生长情况。记者 刘项清 摄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张帆)小麦金灿灿,麦穗沉甸甸。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驰骋,“吐”出的麦粒颗颗饱满。近日,记者来到微山县西平镇杨堂南村,正赶上村里在抢收夏粮。“多亏了渠书记,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70多岁的老人杨友臣告诉记者,因为儿子患病,家中贫困,渠书记在走访了解后,不仅帮他们免除了水、电费用,这回租农机,也没花他们一分钱。
杨友臣口中的渠书记,就是去年微山县派驻西平镇杨堂南村的第一书记渠梁。“别看驻村干部来的时间不长,为我们村打水井、建广场、指导农业生产,办了不少让群众‘暖心窝’的事。”杨堂南村支部书记杨友词说,工作组驻村以来,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基层、访群众、听民声,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入手,解决了一件又一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2012年在全市开展“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以来,逐步深化拓展,制定出台了《济宁市干部驻村入户联系群众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在驻村联户工作中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意见》、《关于健全完善干部驻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等一系列文件,严格落实干部驻村联户工作责任体系、工作要求、奖惩机制等规定,步步深入推进机关干部接地气、下基层、转作风,构建起干部联系农户、联系城镇居民家庭、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系列制度,形成了成熟的驻村联户工作体系,实现了7.3万名干部与181.4万农户、70.1万城镇居民家庭一一对应长期联系。
在驻村工作组的办公室记者发现,渠梁的桌上摆着为数不少的《民情记录簿》,翻开这一本本的《民情记录簿》,村民通讯录、家庭情况、工作记录一目了然:孤寡老人生活贫苦,需要关心,更需要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村里水井老化严重,村民吃水困难,需要重新打井;村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卖农药的提供技术指导,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作物产量;村里坑塘垃圾遍地、臭气熏天需要整治……简单的记录,朴实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真实故事,讲述着驻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情怀。
联系服务群众最根本的是收集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驻村联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问题纷繁复杂,有修路、架桥、汲水、通电等涉及日常生产生活的问题,有低保办理、困难家庭救助等关系公平正义的问题,有土地流转、房屋拆迁、宅基地划分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动争议等涉及民事纠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引发社会矛盾。
通过驻村联户,我市正加速获得第一手决策依据,批量发现和解决关系农村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重点做好“访三老、走三户、搞三同”工作,拜访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走访困难户、富裕户、上访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此基础上走访所驻村100%的农户、办1-2件好事实事。为使所有驻村干部都能完成“规定动作”,我市配套设计了《民情记录簿》、《任职村情况调查表》 和《入户情况调查表》等,供第一书记写实性填写。委托高校专门研发了“基层党组织信息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基层党建数据分析模型与地图空间实景图片的融合对接,实时掌握、调度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和基层组织晋位升级变化情况。市委向各县市区选派下派工作团,市县两级成立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加强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并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工作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两年期满,对第一书记进行干部考察,驻村工作实绩作为机关选拔任用、激励奖惩的重要依据。工作组驻村期间,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困难问题和反映突出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逐一排查调处、及时进行反馈,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将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干部主动、党群互动、有序推动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到去年底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17.9万多条,代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7.7万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900多起,农村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晚上7点半,已是华灯初上,但杨堂南村的文化广场却热闹起来。矫健的身躯、时快时慢的步伐、伴随音乐激情挥舞的双臂,村里的广场舞爱好者们和着音乐的节奏,跳得欢畅淋漓。“只要不下雨,我们天天都来跳。”村民开祥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个大坑塘,垃圾遍地,臭气熏天,
他们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无奈村委会没钱整治,群众出行都绕道走。工作组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后,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平台,填土、地基沉淀、场地硬化、器材安装、广场绿化、文化上墙,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新建成了现在的文化广场。“广场建成了,我们告别了苍蝇满天飞、臭气熏天的日子,还有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这可都是驻村干部的功劳。”开祥美高兴地说。
我市鼓励引导驻村干部办难事、解死结,“啃硬骨头”,借此锻炼一支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处理复杂问题,同时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的干部队伍。要求驻村联户干部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重中之重,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管大小、不分巨细、不论繁简,都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能力解决的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干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随着我市驻村联户工作的不断深入,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成为必修课,联系服务群众越来越“即时化”、“零距离”,党员干部在驻村联户工作实践中受教育、转作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在沟通交流中进一步改善,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更是得到了明显提升。驻村干部正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农村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点亮希望,打造出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树立起一个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 许小宁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