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山湖湖区,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爱心书屋”,为留守儿童义务辅导书法和功课。他为微山县留守儿童公益事业做出了典范,关爱湖区留守儿童也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当地村民和学生口中,他被亲切地称为“杨爸爸”,他就是微山县韩庄镇多义小学教师杨发文。
师范毕业后,毅然回乡当教师
杨发文从小在微山湖区长大,深知湖区教育的落后,少年时期,杨发文便心底树立了一个远大梦想——要让湖区孩子接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时,许多同学都向组织要求分配到城关或靠近城关的学校工作。杨发文却毅然请求到农村学校工作。“农村教育落后,那里更需要老师。”杨发文说。
当时有些同事对我说:“去农村学校你以后可不要后悔啊!”家人、亲戚和朋友听说好不容易走出农村的杨发文硬要回到农村,都提出反对意见。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志向,选择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虽然艰苦,心里却是快乐的,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能够帮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圆我多年的梦。”看着校园里游戏玩耍的孩子,杨发文露出笑容。
杨发文平时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曾多次为贫困留守儿童交学费,买学习用品。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很尊重他,也很喜欢他。
“我教学20年了,最近几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学生成绩一届比一届差,一个比一个叛逆。”杨发文说,家长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根本顾不上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不仅在课堂上负责孩子的学习,放学后也要把这些留守儿童当成自家孩子一样对待。”
自掏腰包建爱心书屋
为了让留守儿童在放学后有个好的去处,杨发文把自己家的一间房子收拾出来,自费购置了座椅板凳,让孩子们放学后来他家写作业,这也就是爱心书屋的雏形。从那以后孩子们每天一放学就往爱心书屋跑,先写作业,写完拿给“杨爸爸”检查。写完作业,杨发文还教孩子们练习书法。王帅今年上五年级了,爸妈都出去打工了,常年在家跟着奶奶。“原来整天淘气得不行,现在跟着杨老师像变了个人儿似的,懂事听话成绩好,人家杨老师那是下了很多功夫呢!”说着说着,王帅奶奶眉头就舒展开了。
去年暑假,杨发文把家里的二楼倒腾了出来,建成了爱心书屋,杨发文家俨然成了留守儿童们自己的家园。他自费购买了大小黑板、粉笔、书橱、笔墨纸砚等文具,各方筹措了书籍1000余本,镇文化站又资助图书1000余册,供孩子们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爱心书屋成了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加油站。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城里的孩子有图书馆、特长班,见多识广,可怜了这些农村娃了。”杨发文满眼疼惜的目光。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杨发文的眼睛发亮起来。“不是有个王直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吗,王直老人说,帮一个孩子,就是救助一个家庭。我也想好好做一份公益事业,帮助这些就生活在自己身边的留守儿童。”
责任编辑: 王芊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