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曹俐)“清明”假期的三天济宁科技馆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的展品与丰富多元的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打卡,20+科普秀场,点燃市民春日探索热情。
科技馆从游客需求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积极筹备、精心策划。在假期的每一天,都安排了内容丰富、精彩不断的科普活动,累计达20余场。三天时间,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1100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假期生活。
这个清明,济宁科技馆以创新方式演绎传统节日,让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碰撞出别样火花,带领大家领略节气与科学的交融之美。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踊跃参与,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独特桥梁,让清明节的追思与踏青充满了科技活力。
济宁科技馆巧妙抓住清明节追思先贤的契机,聚焦我国近现代杰出科学家群体,采用“主题展览+沉浸式讲解”的创新形式,大力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活动现场,孩子们沉浸在科学家们的奋斗故事中,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向往之光,激发了青少年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清明时节,科技馆的教室里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在这里,孩子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学习古法香包制作,将中药材填充进绣有纹样的布袋中,体验“科学+民俗”的双重乐趣。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香囊文化小讲堂,通过展示各地清明佩香习俗,让年轻一代在动手实践中,既感知了节气里的中医药智慧,又读懂了香囊中承载的千年祈福文化。一只只精巧的香包,成为连接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生动纽带。
为充分满足公众在“清明”期间的需求,济宁科技馆广邀各方专业人士,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航模课程”“无人机课程”“人工智能”“国际跳棋”等多个板块,全面满足了各个年龄层次公众的不同知识和体验需求。这些课程打破了公众对科学教育的传统认知,以活泼灵动的方式吸引了公众纷纷尝试,为公众提供了个性化且极为丰富的科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