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刘菲 通讯员 薛爽 李起超)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公布了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名单,山东凯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植物油脂和蛋白精深加工技术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大豆低温粕和植物蛋白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双双入选。
更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凯斯达的3项研发项目获批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在公布的首批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名单中,凯斯达更是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研发成果及数字化应用能力成功入选,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作为济宁高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试点单位,公司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秉承‘创新、发展、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凯斯达总工程师、山东省劳动模范林凤岩说。
据了解,凯斯达积极探索人才选、用、育、留新方式,走出了一条“开放+流动+竞争”的人才培养新路径。采用聘用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受聘专家的工资待遇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原则上不设置上限,与国际接轨,以广泛吸引国内外本领域的优秀人才;同时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将科技成果带入市场,推广科技成果,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从资金、管理、工程化等方面予以优惠支持,以促进优秀人才走向市场的进程;在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建立灵活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一支年龄梯次、专业结构合理的产业工人队伍。
凯斯达工会主席赵兴才说:“公司人才培养不唯资历、学历,两位80后本科毕业人才担任公司首席专家,一大批年轻80、90后技术人员晋升为部门负责人或团队核心技术骨干,成为公司中坚力量。”凯斯达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10余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工程师60余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既有经验丰富的60、70后领军人物,更有年富力强的80后科技人才,还有朝气蓬勃的90、00后创新团队。
增强内生动力的同时,凯斯达先后与山东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取得专利授权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项,软件著作权13项;主持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70余项,大部分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0余项产品荣获国家、省、市科技奖励。
日前,承建的山东嘉华年产3万吨食品级大豆浓缩蛋白、烟台腾圣年产4.5万吨花生蛋白和天津北合年产7万吨饲料级大豆浓缩蛋白等项目已顺利完成安装即将进入项目调试阶段;新疆红星红辣素制取、山东国宏磷脂、ASME压力容器和常规油脂浸出等项目正在设计制作中……
未来,凯斯达将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重大技术创新、坚持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以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深厚的行业积淀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协同合作,促进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的和谐、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