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陈曦)四月,正值草莓、西红柿上市的时节,在王因街道后岗村的现代农业采摘区内,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捧盒子,在田垄中挑选中意的果蔬,享受着采摘的乐趣。“这里离市区不远,果蔬的味道也好,全家一起来采摘,特别开心!”市民王先生表示,来这里不仅能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还可以让小朋友增长见识,提高动手能力,是非常不错的亲子游乐活动。
近年来,后岗村紧抓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0元,实现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致富之路。据悉,该村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居)”、“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山东省森林村居”、“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文明村”、“全省消防先进单位”、“济宁市级美丽乡村”、“济宁市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等荣誉称号。
后岗村相关负责人称,为壮大集体经济,后岗村自2007年利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流转土地1200亩,建成工业产业园A、B、C区,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打造“耕读农庄·休闲后岗”体验园,推动“生产型”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建设生态田园采摘观光园、中草药种植基地、农耕参与体验区、民族文化一条街等产业旅游项目,让游客回归乡土、回味乡音、回忆乡情。
记者了解到,该村现代农业采摘区建有温室大棚,种植了草莓、葡萄、火龙果等各种瓜果,形成了四季百果园,与休闲采摘相结合,游客可入内自由摘果,享受田园乐趣。“目前,我们第一期投资近一百万元,建设了40亩地的采摘园,计划第二期再扩大规模,投资建设100亩地的农业大棚,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增加集体收入。”后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武表示。此外,后岗村还将建设2000平方米的瓜果分拣包装厂房,推动农业产业化。
据悉,后岗村还计划建设农耕田园生态区,主要种植绿色无公害粮食、蔬菜、时令花卉等作物,树林散养鸡鸭鹅兔,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喂饲料,并配备融观光、娱乐、科普与体验为一体的游客观光区,加上农家乐、农舍观等多种体验方式,让游客充分感受乡村风情。
在王因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扶下,后岗村正致力于打造集医、养、游、学、研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小镇”,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中草药材管理与监督、生产与经营、服务与跟踪、技术与防治的有效结合。村里还聘请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李贵海教授、山东农科院韩金龙博士为中药材种植基地专家顾问,进行技术指导。目前,中药材种植基地根据订单种有桔梗、防风、苍术、芍药等中草药,长势良好。在成功试种的基础上,村两委表示,将计划继续流转土地,逐步打造种、收、储、初加工中药材产业链平台,推动建设中草药田园综合体,为村庄剩余劳动力创造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后岗村还将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一条街建设。依据民族文化场所,利用村民搬迁后留下的老房子,招商汇集特色美食、民俗食品、清真食品、地方特产、手工艺品等,展示古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孔孟文化、齐鲁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极富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将后岗村打造成为齐鲁旅游景点的集散区、中转站、民俗文化体验园,田园居家幸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