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郭金 秦丽丽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抚平黑伤疤,塌陷地上起宏图”实践调研团前往济宁高新区煤矿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十里水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济宁市煤炭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
据悉,高新区煤矿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共分四期,调研团队员们考察的十里水乡一期工程现已完成。该项目主要依托兖矿集团二号井采煤形成的塌陷地建设,利用塌陷坑设计浅滩、深水等不同地势,合理配植睡莲、水葱等景观性水生植物,营造小型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景观塑造与水质处理有机结合,休闲娱乐与生态治理并举。
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队员们搭乘观光车对十里水乡一期、二期工程分别进行了考察。一期工程公园内芳草如茵、绿树掩映、公共设施齐全,湖中水质清澈,水生植物生长茂盛、错落有致,大大提升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美化了城市环境。除此之外,公园还设立了蔬果采摘园供游客体验田园生活,为城市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考察过程中,队员们还采访了园丁宋先生,提及环境改善,宋先生不禁感叹道:“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两年多的时间里,宋先生见证着这片曾经环境恶劣的积水湖慢慢发展成为现今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我们的公园虽然还没有完全完工,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咱十里湖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环境,还是靠着咱政府的好政策,咱周围百姓也跟着沾光。”
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认为,十里水乡项目建立起小型湿地生态系统,净化了水质,提升了物种多样性,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既盘活了塌陷地资源,又为周边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活力,为广大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崭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