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薛坤)“听说咱们单位来了个新区长,还很年轻。”“你说说一个外行人,真能在咱运搬工区呆得下去吗?”四个月前,杨村矿原调度室副主任董志强被派往运搬工区主持区长工作,面对初来乍到的董志强,运搬工区的职工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议论个不停。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董志强没有一丝慌乱,告别原单位,他决定挑起重担、攻坚克难。
用脚步丈量工区每寸土地
运搬工区是矿上战线较长、管理难度较大的区队之一,职工近160人,工作任务繁重、职工思想复杂、队伍懒散在杨村矿是出了名的。这些状况让基层的管理人员望而生畏。
“必须先把工区的情况搞得清清楚楚,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董志强首先深入基层、扎根一线,与职工干在一起、想在一起,井下、地面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清楚地叫出每一名职工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岗位的职责。
董志强的办公室长期处于锁门状态,座机长期无人接听,只有在工作现场才能找到他。面对运搬工区好似一盘散沙的工作状态,他一边向单位每名职工虚心请教学习,苦干实干,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一边收集职工群众反馈的实际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
自从来到新单位,董志强从未有过一个假期,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来到单位规划一天的工作。夏季的烈日让地面岗点酷热难耐,汗水一次次浸湿他的衣服,但坚定的步履从未打断。他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一个月暴瘦了十余斤。除此之外,通过他的影响力,工区的班组长也人均“减肥”十余斤,却提升了整个工区的精气神。经过三个月严抓不懈,整个区队一改往日风气,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再无偷懒耍滑的现象发生。
用真帮实干温暖每位职工
刚刚来到运搬工区时,一些职工看到年轻的董志强不免有些不服。个别职工有想法、有问题时来到区长办公室就拍桌子、瞪眼睛,董志强却没有因此畏惧、恼怒,他仔细倾听职工心声,想办法解决职工的矛盾问题,同时也要求分管副区长、班组长层层压实责任,反思为何职工问题得不到解决,并要求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职工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对他也渐渐接受和信服。
担任区长以来,董志强始终坚持对待职工要做到真帮实干,他总是留心把群众的需求记下来。区队有名职工总是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他了解到该职工家庭较为贫困,家中种植西瓜。董志强东奔西走,向领导反映,希望矿上有活动需要西瓜时能从该名职工家中采购。这样既能为职工增加收入,又能让他感到矿党政的关爱。得知此事的职工本人,也被深深打动,决定放下成见,安心工作。就是这些平凡锁碎的事,如细雨润物般,感染着职工们的心。
用“不讲情面”落实每项
工作责任
生活中,董志强如春风般给人温暖,然而在工作中,却如秋风般“无情”。“行事疾如风”就是他的工作风格。有任务,必须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有安排就要及时执行,不得推诿扯皮;有困难就要努力克服,不要喊苦叫累。工作中他敢啃“硬骨头”、敢碰“硬骨头”,从无情面可讲。
正是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抓细管,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在民主测评时,他收到了若干不满意评价。看到评价结果的董志强感到这在他的意料之外,转念想却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他全心全意为职工、为工作却得不到理解;但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总会得罪一部分人,这也是情理之中。为矿区谋效益、为职工谋福利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使命,他决定担起重任,不做得过且过的“老好人”。于是他更加坚定信念地对职工说:“也许有人对我有意见,但为了工作更好地开展,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仅短短几个月,董志强坚守信念、根植一线、真抓实干、能治善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充满激情的工作干劲,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认可。他以主人翁的姿态,尽职尽责、勇挑重担、积极进取,董志强表示,他已经鼓起了昂扬前进的风帆,有信心带领运搬工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为矿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