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曹俐)“通过这次校企助农联合行动,我们与村委会访谈、到产业基地参观、发放村民意愿调查问卷,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怎样结合乡村实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我毕业后回馈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刚刚过去的一周,对于济宁高新区籍学子郭金阳来说是难忘而充实的。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校企农共同体乡村振兴助力团”的一员,他和同学们奔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王谦村,开展关于自研“农机云”小程序的推广活动。“以前在学校里埋头做科研,但是我们的研究是否贴合农村的实际、满足农民的需求,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走到田间地头、走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
“现在农民富起来了,农机发展速度也快,政府又为农机购置提供了很大的补贴,解决了很多问题。”当地村支书赵小荣除介绍村中的发展成就外,也透露出目前村子所遇到的窘境,“我们目前最需要的是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村子里技术培训有,但很少。” 郭金阳和同学们了解到,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绝大多数农户本身并不具备处理农业机械故障的能力,只能求助于村中能人或是前往县城。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团队成员向当地农户着重介绍了“农机云”小程序中的农业政策、农业资讯、热点文章和农业官网四大功能,并耐心地向他们说明小程序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未来的改进方案。
冒着酷暑,助农团又来到了王谦村的红萝卜生产基地。作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王谦村的红萝卜种植基地经过多年耕种,出现了土地沙化、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同学们当场开出“药方”,帮助农户解决土地病害,帮助他们辨识土壤情况以因地制宜种植作物,并推广了“农机云”小程序的“专家咨询”功能,鼓励广大农户善用网络渠道,获取农业生产的各项信息。
“作为农林高校的学生,强农兴农是我们的担当与使命,将高校的创新技术、企业的先进产品与农户自身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郭金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