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薛坤)建设“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是落实省委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的具体行动,是党建“双基”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济宁高新区政法委着力在完善运行机制、提升质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全力推动 “ 和为贵” 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工作。
在打造标准上,以“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张网容纳、一盘棋布局”为标准,整合现有资源,邀请专业团队,高标准设计,高起点、高水准、高效率推进区级服务中心场地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完善“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流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的区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设,设立调解服务、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吸纳现有资源,打通数据壁垒,网上网下联动,建立“和为贵”智能信息系统,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信息全面掌控,多网融合、一网通办。全面推动集民生服务、办证办事、信访接待、纠纷化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形成“以区级为终点站、以街道级为主战场”的运行机制。
畅通群众反映诉求通道,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全面实行一窗无差别受理,通过精准导引分流、后台高效集成办理,形成受理、办理、督办、反馈、评价、回访等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简单诉求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疑难问题限期办的提速办理机制,完善满意度评价和考核问责制度,加强跟踪问效,把群众满意、“事心双解”作为最终目标,实现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作用,建立信访与调解对接联动机制,积极对群众诉求及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前置调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在村级实行全科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三员协作联调,组织引导律师、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以第三方身份、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