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薛坤 通讯员 赵雪)日前,记者从济宁高新区党政办公室文明办(文旅处)获悉,该部门针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真抓实干、创新推进,取得全省首个县级影院级全高清放映,首个引入省外放映院线,首个成立县级院线公司,全市“首个实现城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覆盖”的三个全省第一、一个全市第一的好成绩。这种典型做法获得省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肯定,经验举措通过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新华社山东内参等渠道广泛推广,《激发商业功能提升“造血能力”》一文入选新华社《山东智库报告》公益电影优秀案例。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济宁高新区党政办公室文明办(文旅处)予以表扬通报。
据悉,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党政办公室文明办(文旅处)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山东省农村电影标准化均等化放映工作实施细则》文件精神,针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推进,全力打造文化惠民工作新模式,放映能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满足新时代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普惠化、均等化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区党政办公室文明办(文旅处)充分利用公益电影流动放映这一覆盖面广、频次高、投入低、内容质量高、贴近群众的活动方式,将公益电影与宣教相结合,弘扬主流价值观,勇于创新敢于首创,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与主旋律紧密结合的全新宣传阵地。
高新区西部城市化程度高,东部农村留守老人较多,人群结构差别较大。区文明办通过深入调研,根据城乡群众结构、生活规律、场地分布,制定了不同区域的场次补贴标准,并根据设备、节目、交通、人工等方面成本明显增长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每场电影200元的补助基础上,提升至每场平均300元,为公益电影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保证资金有效使用,区文明办坚决执行省电影局、省财政厅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电影服务的要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家民营公司作为放映承接单位,并按照高于山东省标准化放映要求签订合同。支持承接单位加盟北京世纪东方院线,这是我省引入的第一家省外院线,以确保承接单位在加强团队专业化建设和扩容片源不断增加新片好片大片上不断提升。
同时,区文明办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的号召,想方设法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观影体验。在不增加财政支出依靠企业自我造血的前提下,设备全部升级换新。以原设备2-4倍的价格,在山东省首个实现县级放映队伍全部影院级全高清放映设备,达到了电影片源的最高清晰度。通过采用高亮度、高清晰度的工程级投影机和激光投影机,使放映效果有了质的提升,让群众在露天也能享受到与电影院相同的观影效果。
此外,高新区将东部农村和西部城区进行统一整合,全部纳入政府购买公益电影的计划。针对城区群众观影需求,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对城区广场、社区进行考察和实地测量,统计出全部具备放映条件的场所,定期开展公益电影放映与宣传,在济宁市率先实现了公益电影城乡一体化和全覆盖。活动一经启动就深受城区和农村群众欢迎,场场爆满,现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公益电影作为丰富城区群众文化生活的突破口,把公益电影活动丰富化、平台化、专业化,与其他部门横向联合,将城区打造成弘扬正能量与主旋律的全新宣传阵地。”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暑期青少年安全、安全防溺水、世界环保日、假期儿童观影月等主题放映活动,充分利用公益电影自身优势,重点发挥电影的宣教作用,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弘扬了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