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陈曦)11月初,在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比中,山重集团研究院及智能化生产项目入选“十佳产业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智慧工程大数据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智慧施工试验区等,将为山推股份科技研发提供强力支撑。
作为2020年山东省重大项目,该项目集研发、设计、试制、实验于一体,是完整的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智慧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是实现施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研究高地,先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了省部级奖励、工业设计奖项29项。
记者获悉,该项目已入驻大量互联网、机械、自动化等专业高精尖人才,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全国领先,其智慧工程服务平台能够对工地施工设备、进度、质量实时监控,系全国首创。项目建成后,将把山推打造为适应全球化竞争、多地协同的国际一流工程机械研发、测试、试制、验证基地,极大地提高山推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缩短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支撑山推股份引领行业技术,对促进山东及济宁地区工程机械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2021年以来,山推持续加大对智慧施工及智能制造的投入,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步伐,推进生产自动化改造与智能制造提升,先后完成了70余项的自动化自主改造项目,产能效率综合提升20%,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2021年2月,为践行“让施工更简单”的使命,山推股份公司成立了智慧施工研究院,打造智能施工设备,为客户提供智慧施工解决方案。目前,智慧施工研究院聚焦“土方”、“道路”、“厂矿”三个方向,已经形成十大施工场景,二十余款智慧施工产品可售,同时结合施工场景,自主研发出三款智慧施工服务平台。山推智慧施工具有显著优势,能缩短30%以上施工周期,降低90%以上施工测量成本和29%以上的施工设备成本,同时降低25%以上燃油及材料损耗,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实现了平台化过程管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结合企业发展,决心将智慧化生产融入传统机械制造,实现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将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山推智慧工程研究院院长姜雨田说。
姜雨田介绍,一系列新智能产品的推出,离不开高新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济宁高新区近年来推进产品换代、电商换市、制造换法、业态换新、机器换人、腾笼换鸟六大行动。山推等企业受惠于政策,完成了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据悉,山推股份充分运用集团优势,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全国首创智慧工程服务平台,通过车载数据实时上传,实现对工地施工设备、进度、质量实时监控,并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供一体化、最优化的施工方案。
“我们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探索,由原来只研究单机产品研发和生产作业,逐步转向了向整个施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由原先的卖产品向卖服务模式的转变,也让产品更具竞争力,从千亿元的小市场,逐步转变到了面向施工服务的万亿元的大市场环境中。”姜雨田告诉记者。
山推股份副总经理安鲁琳表示:“未来,山推智慧工程研究院将围绕着一心三化,就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智能化,自主化,信息化三化为支撑,实现传统工业制造销售模式到数字化施工服务模式的转变,引领工程机械行业一体化施工的发展,为我市高端装备的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据悉,山推将持续秉承“让施工更简单”的企业使命,实现施工数据和工程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无人化、智能化的施工群,最终实现通过智能设备机群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施工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客户降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