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薛坤)按照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部署,济宁市疫情防控按照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知情自愿、保障安全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为3至11岁儿童开展新冠疫苗接种。采取“固定+流动”接种服务模式,除了设立固定接种点,还把接种台“搬”进校园,形成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服务新模式,筑牢安全屏障。济宁高新区第二小学积极响应市、区安排,分批分年级安排1至5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接种工作。
为保证校内环境健康安全,高新区第二小学统筹细化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的接种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后勤组进行了“四室准备”,即等待室、接种室、留观室、应急处置室,并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了全面消杀。
“今天一天接种了约500名学生,晚辅放学后,下班的家长还在陆陆续续赶往学校,配合疫苗接种工作。晚19:00,接种工作仍在进行中。”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向家长下发了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告知书、委托书等,通知家长们备好户口本、接种证、陪护人身份证等证件。学校制定了“济宁高新区第二小学学生注射疫苗流程”,老师们熟知流程,到岗到位,为学生的疫苗接种全程保驾护航,确保接种工作安全、高效、有序。接种当日,家长必须戴口罩,在校门口测温、亮码(行程码和疫苗注射信息),确保体温正常,登记后方可入校。家长上交新冠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在划分好的班级区域等候。班主任核对签字后,家长陪同孩子完成接种。
“用棉签压一压,接种后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期间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24小时内别碰水,3天内不要剧烈运动,多喝水。”每接种一名学生,工作人员就嘱咐一遍。完成接种后,学生进入留观区观察,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整个过程快速有序。
在现场接种的学生称:“排队的时候有些紧张,但是接种过程比预想的顺利。打完疫苗之后身体和情绪上都比较放松,感觉又多了一层保障,让我们学习、生活更安心了。”学生家长刘女士说:“在学校里就可以接种,还有这么周全的守护,确实安全、便捷又高效。我对疫苗的安全性也很放心,接种疫苗不仅是为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更是一份社会责任,人人都有义务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排好队,排好队,大家保证间隔一米,佩戴好口罩……”11月2日,柳行街道卫生院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带着疫苗来到济宁孔子国际学校,为学校的适龄儿童集中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现场,专业医务人员详细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排查是否存在禁忌症,并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扫描身份证进行信息登记,之后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学生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我院于11月1日正式全面展开了3至11岁儿童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我们柳行卫生院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11月1日到2日,累计接种1千余例。截至目前,我们已与多个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进行接种对接,在取得家长同意后,有计划分步骤为孩子们做好接种服务。目前,疫苗准备较为充足,也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带着适龄儿童来柳行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柳行街道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张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