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第02版:第二版

沙土地生出“万元田”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绍进 通讯员 王晓燕

“你看这芦笋,在采摘期是一茬接一茬地采,地下还藏着金蝉,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我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块钱,日子可有奔头啦!”10月21日,汶上县杨店镇杨柳村村民吕学荣在“芦笋+金蝉”种养示范基地忙活时,笑着向参观的人展示这片“宝地”。

如今走进杨柳村,可见蓬勃发展的150亩芦笋产业。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芦笋+金蝉”的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形成“地上采笋、地下收蝉”的良性循环。该模式不仅效益可观,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杨柳村的村民们如今谈起土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脚下那片曾经普通的沙质土壤彻底变了样,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沃野”。

据了解,为盘活资源,杨店镇杨柳村党委牵头整合150亩零散土地,并积极争取“第一书记”帮扶资金,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启动动能。在产业发展中,村党委不仅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协调,更发挥村级合伙人作用,引入专业企业提供从脱毒育苗到病虫防治的全流程技术驻点指导,确保了生产的标准化。同时,村党委建立起完善的收益分红机制,将产业发展的红利直接转化为集体每年30余万元的稳定收入和农户增收,真正蹚出了一条“班子牵头、产业生根、群众共富”的强村富民路。

2025-10-24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14228.html 1 沙土地生出“万元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