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第02版:第二版

从“写下心愿”到“看见大海”

困境儿童的愿望照进现实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马侃

深秋的泗水山区已带寒意,而星村镇于家庄村的一户人家里,欣欣(化名)正翻看一本珍藏的相册。看到自己在日照海边微笑的照片时,她的眼睛闪闪发亮。

“这是暑假颜妈妈带我看海时拍的。”欣欣轻声说。那趟旅程,源于她在“写下微心愿”活动中许下的愿望:“我们这里都是山,书上说,山的那边是海……真想去看看。”

这个山区孩子的人生轨迹,因那次看海之旅悄然改变。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当年那个小小的心愿,不仅牵动了许多人的心,也成为我市多部门联动构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看海之约”藏着全市的关爱

时间回到两年前的春天,在泗水县民政部门建立的留守和困境儿童精准摸排系统中,欣欣的心愿被准确捕捉,录入关爱台账。她成为当年全县2145名帮扶儿童之一,也与“微爱妈妈”颜颖结下不解之缘。

“看到这个心愿时,我就决定要帮孩子实现。”颜颖在笔记本上郑重记下了欣欣的梦想。但梦想的实现,远非一人之力可成。

这张小小的心愿卡,启动了一套完善关爱体系的运转:民政部门精准识别并建立帮扶档案;县委、县政府将“微爱妈妈”工程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提供政策支持,财政部门与慈善组织共同保障资金,教育部门协调假期时间,妇联组织培训志愿者……多部门协同,为“看海之约”铺平道路。

“这不仅是一次出游,更是一套完整关爱体系的生动体现。”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心愿收集、精准识别,到资源对接、梦想成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跨部门的紧密协作。

从“一时感动”到“长期改变”

看海之旅虽只有几天,但关爱从未停止。

“回来后,欣欣明显开朗多了。”颜颖说。两年的时间,她看着欣欣从那个“总在课本里悄悄描摹大海”的胆小女孩,渐渐变成课堂上敢于发言、作文中充满憧憬的自信少年。

这种持续性关爱,得益于我市构建的长效机制。如今,泗水儿童之家成为关爱行动的前沿阵地,募集资金培育的公益项目持续运转,“微爱妈妈”定期走访、长效陪伴。

“我们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感动,而是持续性的改变。”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建立“识别—介入—跟踪—评估”的全流程机制,确保每一个像欣欣这样的孩子都能获得稳定、长期的关爱。

沉默的小辉身边多了很多朋友

在欣欣翻开相册的同时,梁山县韩岗镇的15岁少年小辉(化名)正在书桌前专心写作业。窗外秋风带凉,他心里却充满暖意。

“第一次见小辉时,他连抬头说话的勇气都没有。”帮扶社工清晰记得初见时的情景。作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辉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家庭变故让他早早关上了心门。

转机来自“新小树苗成长项目”的介入,这是一套集民政保障、教育帮扶、心理疏导、情感陪伴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民政部门首先为小辉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教育系统关注学业并提供特殊困难学生资助,专业社工开展心理疏导,“梁善妈妈”给予情感陪伴……多管齐下的帮扶让小辉的改变悄然发生。

在“生命树”绘画活动中,社工发现小辉画的树木虽挺拔,叶片颜色却格外暗淡。“这背后藏着孩子内心的伤痛。”心理咨询师坐在小辉身边,轻声鼓励他说出想法。在断断续续的倾诉中,小辉终于打开心扉。随着沟通深入,曾经的“沉默影子”渐渐远去。

“今年端午,我和朋友们认识了张妈妈,大家在一起包粽子很开心。”小辉说,“我曾经只有两三个朋友,现在和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大数据赋能,服务100%网办

欣欣和小辉的故事是我市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成效的缩影,体系背后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市聚焦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这一群体,强化组织协调,加强部门联动,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中级法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等20个部门单位每年发布全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重点实事清单,不断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我们建立‘孤困儿童保障一件事’联办机制,将9个重点事项关联,实现部门间数据实时共享。”这套智慧系统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给付、孤儿救助资格认定等11项儿童保障事项全面上线政务服务网,实现可网办率100%,整体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27%。

用数据书写困境儿童关爱答卷

在泗水县的大山里,看过大海的欣欣仿佛变了个人。她的班主任说,现在的欣欣课堂上敢于举手发言,作文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在梁山县,小辉的爷爷奶奶看着孙子的变化由心感慨:“以前总担心他性格太内向,现在看他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学习也进步了,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我市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从“有”到“优”的转型升级。从单一生活保障到“生活、教育、医疗、心理、发展”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关爱,从各部门单打独斗到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从解决当下困境到着眼长远发展,这套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完善。

在精准帮扶层面,全市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五年六连涨”,有效保障7832名孤困儿童基本生活。同时,精准实施助医助学项目,5774名孤困儿童免费享用“护佑健康”重疾险和意外险,为384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读学生提供每年1万元助学金。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个县入选联合国“护童成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建设试点,3个县创成全省“护佑成长”试点。“希望小屋”建设项目已建成1505间,常态化提供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法治教育等志愿服务,服务儿童1556人。这些散落在乡村的小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独立的学习生活空间,更成为照亮他们成长之路的明灯。

采访手记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解决孩子们眼前的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面对未来的勇气和能力,让每个孩子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拥有绽放精彩的机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泗水山间到黄海之滨,从梁山的农家小院到遍布城乡的儿童之家,这张用爱心和责任编织的关爱保护网,正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童年,让更多“欣欣”和“小辉”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5-10-23 从“写下心愿”到“看见大海”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14149.html 1 困境儿童的愿望照进现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