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第06版:第六版

修补时光

李小亚(金乡)

八月十四日,天气阴晴不定,暑气未消。济宁市档案馆的修复室里,正进行着一场静默的较量——全市档案修复技能大赛。纸页轻翻,动作细微,却仿佛有金戈之声。大赛落幕,我与同事单娟娟获得了晋级省赛的资格。领导特批一周集训,我们便与市档案馆的杨乾一起,走进那间洒满阳光、明亮清新的修复室,开启了一段难忘的“修补”之旅。

那是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几个年轻人俯首案前,指尖在破碎的纸页间起舞,轻柔如蝶翼。他们言语不多,空气中却浮动着某种年轻的频率。我这个“老档案”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背,仿佛被什么柔软而明亮的东西轻轻推了一把。

娟与乾对坐一桌,我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坐下。空间有限,我总下意识放轻手腕,生怕惊扰这一室安宁。她俩却像两只欢快的云雀,棕刷落案的“哐哐”声与轻快的说笑,在房间里自在流淌。我望着她们,忍不住打趣:“你俩这动静,不怕吵到别人?”一瞬间,整间屋子扬起笑声,原本凝滞的空气蓦地流动起来。

每日往返修复室的路,是我最跟不上节拍的时刻。她俩步履如风,三两句交谈间,已将我落下一大截。我喘着气在后头追,活像个踏碎步赶集的老太太。餐食物料,所有琐碎被她俩一手包揽,我只需安心跟着。后来我总笑说:“跟你们在一起,我连脑子都省了,活成一件行李。”

可正是这份彼此照应的默契,让我们在修复台前渐渐发光。杨乾虽接触修复不久,却灵气逼人,常有出其不意的妙思;娟娟经验丰富,眼光犀利,总能精准指出问题所在;而我则凭着年长者的耐性,在精细处稳守一方。我们像三个紧密咬合的齿轮,在残损的文献片段中,拼合出完整的意义。那些共同分解难题、彼此激荡火花的时刻,以及相互成全的情谊,比任何奖杯都更珍贵。

变故来得突然。原定九月十七日的比赛,提前至十六日晚举行。那晚,淄博的老天仿佛也要考验我们,大雨滂沱。密集的雨声伴着我们完成筒子页的修复、托纸的上墙,直到一切忙完,凝固的空气才重新流动。可我们的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回程的车上无人说话,失落如车窗上的雨痕,纵横蔓延。我们推掉了原定的“庆功宴”,一夜辗转。

次日清晨,行李已收拾妥当,局面似成定局。我走出酒店透气,直到娟的电话撕裂沉寂:“我们进团体赛了!快回来!”原来在个人赛中,我们竟拿下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那一刻才明白,不是我们不够好,而是追求完美的执念,蒙住了自己的眼睛。

团体赛插曲频生。彩排时我突感眩晕,攥紧桌角、紧闭双眼,才慢慢缓过神来;午饭后咽下止痛药,继续上场。临时买来的皮鞋,竟有一只是残次品,我只好脚趾紧紧抓着鞋底,生怕它不慎脱落……可这些不甚完美的片段,反而让记忆变得真实、鲜活。最终,我们以“稳中求进”的策略,捧回团体三等奖第一名。虽因谨慎错失了更高荣誉,但这份留有缺憾的果实,不正是人生最真实的注脚吗?谁又能说,缺憾不是另一种完整?

回首那段时光,我们以坦诚为弦,以默契为谱,共同奏响了一曲关于修补与成长的协奏。补的是档案,也是岁月;修的是纸页,亦是人心。我们以纸为舟,以笔为桨,在时间的河流中逆流而上。而那一段共同走过的日子,连同其中的笑声、紧张与遗憾,都已悄然补入了彼此生命的卷册——完整,而闪着光。

2025-10-20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13948.html 1 修补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