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景然
近年来,任城区立足于其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与运河文化交汇地的深厚历史底蕴,创新构建“多维联动 文化铸魂”教联体模式,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联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打破部门、学段与家校社之间的壁垒,形成特色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提供了扎实支撑。
横向跨部门协同 构建多维育人格局
任城区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科学素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为引领,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规范、“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与运河文化“开放包容”的创新基因融入现代科学教育,全面支撑“大思政课”建设,着力培养兼具文化底蕴、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此基础上,任城区通过文化、科技、卫健、公安、群团五大领域与教育的创新联动,厚植文化根基,激发创新活力,守护身心健康,筑牢安全防线,凝聚社会合力,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在儒家文化传承上,任城区以“运河书屋”为平台,开展“儒家经典进校园”活动,邀请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设经典诵读、礼仪培训、传统技艺课程。在运河文化传播上,依托河道总督署博物馆等资源,精心打造“千年运河·活力任城”研学路线,引导学生探寻古代水利智慧,感受历史商贸繁华。通过情景剧创编、故事大赛等“课程+实践+体验”多元化模式,使运河文化真正融入学生成长记忆。
同时,任城区整合科协、教体局等资源,打造“儒韵运河·智创任城”品牌,每年举办以“运河智慧·未来已来”为主题的科创节,引导学生从《墨经》光学原理、鲁班工艺、运河工程力学中汲取科学养分;卫健部门与学校结成“双杏联盟”,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将传统健康智慧与现代管理结合,营造安全环境;“平安任城·护苗课堂”品牌活动将防诈骗、交通安全等关键知识融入本地文化语境,通过生动的情景剧、快板等艺术形式巧妙普及;妇联着力打造“运河家风传习”品牌,组织家庭走访古村落、制定现代家规,传承诚信勤俭的优良家风;残联设立非遗工坊,为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提供共同创作运河主题手工艺品的平台,有效促进融合教育。
纵向家校社协同 打造育人完整链条
在纵向层面,任城区打通学校、家庭与社会三大环节,实现育人全过程衔接。学校主导创新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开发《儒家经典与运河智慧》等校本课程,开设“运河文明与现代科技”选修课,引导学生设计生态修复方案;建设“运河科创实验室”,开发航运智能体验、数字博物馆等项目;开展跨学科教学,如“解码运河”课程融合思政、语文、物理等多学科知识。
同时,家风助力传承文化基因,联合孟子研究院、妇联开展“运河家风进万家”活动,鼓励家庭探访历史街区、参与美食制作、手工艺品创作等“运河记忆”实践;家长担任“运河文化导师”,分享家族与运河相关故事,实现家校资源共享。
此外,社会协同拓展实践平台,社区依托文化广场开展“运河文化节”,组织学生参与讲解、民俗表演;企业共建“运河文化+科技”研学基地,让学生体验航运管理、农业种植中的现代科技;公益组织发起“守护运河”志愿项目,将文化传承、科学实践与社会责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