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确实不理解,觉得这是吹毛求疵,但听完老师的解释后,我意识到数学思维比单纯的结果更重要。
——二年级学生家长马先生
既然是新课标的教法,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按照我们小时候的学习方式来评判现在的课程规则。
——四年级学生家长倪先生
孩子才上二年级,这样搞有点复杂了,只要知道3个8相加是24不就可以了吗?
——二年级学生家长程女士
“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样一道简单的乘法题,最近在家长群里引发热议。当孩子写下3×8却被老师判错时,不少家长感到困惑——明明结果一样,为什么顺序如此重要?
老师说,正确的列式应为8×3,遵循“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原则。这一规定源于2025年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乘法列式中明确体现数学逻辑。
这一乘法顺序之争并非孤例。另一位家长赵先生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孩子在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写下“7+7+7=3×7”“8+8+8+8=4×8”等答案,全部被判定为错误。
9月23日,记者在城区几所小学采访时,数学教师们纷纷表示,原来在乘法列式时对顺序要求并不严格,但今年新教材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更深入详细地解释乘法的含义。
在公立小学执教十年的孙老师告诉记者,“从数学思维培养的角度看,这种规范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需要搭建准确的数量关系认知结构。”面对家长的困惑,孙老师说,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计算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只单纯看结果,3×8与8×3没区别,但放到具体情境里,乘法算式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城区某公立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杨老师告诉记者,数学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训练思维方法。
在不久前举办的任城区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备课研讨会上,任城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胡万影系统解析了教材编写意图、知识体系架构及教学实施建议,强调了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指出教学中应重视对内容的整体分析,深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乘法顺序的规范化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除法、分数等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我个人认为是有必要的,孩子们会更明白乘法是什么,而且对后面学除法也有帮助。”
有专家说,这种争议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差异。当部分家长关注一道题的对错时,教育工作者则着眼于孩子思维能力的长期培养。
数学教师们在采访中表示,他们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