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第08版:第八版

凝练的极限写作与无限的文化追求

——简评王方晨《快雪时晴》

张志忠

王方晨深得短篇小说写作的要诀,蕴藉、凝练,将其在短篇《快雪时晴》(原载《中国作家》2025年第6期、《小说选刊》《小说月报》2025年第7期、《新华文摘》2025年第18期选载)中发挥到了极限。小说的段落极短,几乎一句话就构成一个精悍的段落,只叙述,不阐释,点到为止,不做延展。如以下片断:

从水边浓密的竹枝下走出来一只长腿白鹭。

老竹说:“一只鸟。”

没想到冬天也会有白鹭,真好看,像一个意外降落凡尘的精灵。老竹又说:“一只鸟。”声音却打起了颤。

菊领会他的意思,就说:“你要好好写字。”

主人公大半生都生活得风平浪静,就是济南临水小巷的一个普通居民,喜欢书法,在书法上相当有造诣,却没有让他跻身当今名利双收的书画界,没有“修成正果”。

老竹亦有可以言说之处。一是他家的房屋虽小,屋角却有一眼小泉。这小泉眼名副其实,在号称泉城的地面乏善可陈,每天涌水不过半桶,恰好被老竹用来研墨写字,写出字来“有一股清气”。此处的“清气”可做多解。二是老竹一生经历平平,他上小学、中学,在帆布厂当工人,其活动半径都离他所住的柔佛巷不出数公里,书法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他的爱情和婚姻一波三折,讲起来可以铺陈偌大篇幅。人们都说老竹心高气盛,要娶绝色美女为妻。在帆布厂时,有一女工恋上老竹,分手后老竹酒醉落水腿脚留下残疾。乡下来的美女小梅与他成亲,本是小梅主动靠近,后来因为移情也行往别处。

与老竹相伴半生的菊,因受惠于老竹,感其善良,与之结缡。夫妇二人每每牵手而行,从小巷走到西门外的河边,这里也是他们最早的相识处。菊带着重病的孩子到济南求医无门,流落此地。老竹心生怜惜,帮助病童入院治疗。

上面所引文字,是他们意外地于冬天的水边看到一只长腿白鹭,老竹接连赞叹曰:“一只鸟。”由前文得知,他肯定联想到了菊那不幸夭折的面目雪白的儿子。将白鹭简化为“鸟”,可见惜墨如金,正像小巷不远处的这条河,在作品中出现数次,是老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处所,却被作家吝啬地连河水的名字都省略了。但两次说出“一只鸟”,不是同义重复,而是大相径庭,前喜后悲。一眼看到白鹭,且惊且喜,“一只鸟”,心中赞曰:真好看,像一个意外降落凡尘的精灵。随即老竹又说“一只鸟”,声音却打起了颤,为那脆弱易逝的生命。

白鹭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也被历代文人吟咏,多是一群群一双双,鲜见孤鹭意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苏轼)。亦有明人黄渊的《孤鹭》:“南天秋月末,不是鹭来时。孑影从何地,无声立暮枝……”

老竹由喜转悲,声音发颤,其意与黄渊同。菊心领神会,不做应答,却嘱咐他好好写字。两人对话不足20个字,却凝结了那么丰富的深情互动。

是的,对于老竹,一生平淡无奇,唯有书法为他出彩;多情之人偏偏薄命如斯,唯有书法寄情托命。他的书法落款多次变换,“他有大号、小号、绰号,还有别号,用来落款。接班人、哭之、笑之、野老、居士都用过。”这些名号,都有各自的用意,潜藏着老竹命运沉浮的密码和艺术进阶的奥妙,作家却轻轻地一带而过,不加注释。

老竹在帆布厂当工人,受到喜爱人才的帆布厂王厂长的厚爱,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王厂长的乘龙快婿和接班人选。王厂长给他一间大办公室做书房,“一张木案宽得像大湖。每每面对木案的浩淼,都会徒生腾云驾雾之感……时间久了,真觉得浮在了云头。”这种腾云驾雾之感,有浩荡之美,却未免凌虚蹈空。梦醒之后,以“接班人”落款,是其命运转折之后的自我反讽。

因为时代大转型,帆布厂改换门庭,老竹在河边落水受伤,接班梦碎,绝色女友转投入坐小轿车的新任帆布厂厂长怀中,这是第一阶段。其后是哭之笑之的第二阶段。哭之笑之乃八大山人朱耷的书画落款,暗藏这位明代皇室后裔在明亡以后的悲欣交集,可能是小梅离开后老竹的自况,苦中作乐,正好和小说中一个细节,老竹在雪地上以指为笔整整写了一夜“小梅”相应和。

“老竹经此婚变之痛,字却写得越来越好了。一个个那么黑,又隐隐透着光。”这才是书法及所有艺术创造的根本所在,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苦痛,艺术才能长进,不是寻常的勤学苦练所致。

第三阶段的落款是野老、居士,是落寞文人经常的自诩,杜甫就自名为杜陵野老,而且有诗作《野老》:“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这应当是老竹为书、妻菊在侧的岁月静好的难得时光。

如此说来,这样的三段论,不禁让人想到王国维论述的为学三阶段,想到庄子的《庖丁解牛》,是诠释老竹的书法艺术从技艺进入大道的艰辛与蝉蜕的历程。

这就应该说到小说的点睛之笔,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菊去世后,老竹焚弃了纸张笔墨,不再进行具象的书法创作,转而以手对空而书,这也是在中国的典籍文化中有先行记录的。《晋书》卷七十七《殷浩列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在书法史上,有锺繇和萧晔以书空练习书法的记载。

老竹的书空,不同于殷浩的愤而书空,不留痕迹地暗发牢骚,不同于锺繇和萧晔在学习阶段日思夜习无处不可练字,老竹是进入化境之后的以虚为实,将无作有,是本文所说的无限追求。如果说,常规的书法是写给别人的,面向社会的,要与人沟通的,但老竹因为菊的亡故,再没有可以沟通交流之人,也无需他人的理解,没有了任何功利目的,真正是自得其乐,书空何妨。

《快雪时晴帖》28字,是大雪初晴时,王羲之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兼及此前为朋友某事助力而未果的歉意,被誉为天下法书第一,乾隆称赞其“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下无双,古今鲜对”。老竹的书法进入炉火纯青、道法自然之境,曾日日摹写《快雪时晴帖》,顺理成章。

但是,绝世高手,仍然需要知音。就像高山流水的音乐故事,老琴师阮阿庆的及时出现,让丧妻的老竹再度感到人间的温情。何况,阮阿庆还成为回归的小梅和老竹重叙旧情再建婚姻的重要推手。他对于老竹,可能比王羲之致信的山阴张侯的重要性要大出许多,《快雪时晴帖》便暗含了当代俞伯牙与钟子期之友谊的新意蕴。

接下来的故事,水到渠成。艺术修为与人生苦旅,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日常平凡与惊心动魄,情意至境与汨汨清泉,交织在一起,凝缩在一起,成为王方晨小说创作中的又一个标杆!

(作者系山东大学荣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2025-09-22 ——简评王方晨《快雪时晴》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12742.html 1 凝练的极限写作与无限的文化追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