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专管上烛的执事双手交叉各持一支燃着的红蜡烛,走着跳跃式的步子,由后而前缓缓来到香案前,面向众人反复念唱着:
一对红烛两朵花,
安青分帮不分家,
义气千秋百年至,
千载万代是一家。
唱过两三遍,就把蜡烛插上了烛台。此时,司香的执事将香案上的包头香拆封点燃。先让师父向神位上香五支,率众人磕三个头。
入帮的人跪在地上,各拿五支香,传道师开始讲五支香的含义:
五支香代表五个字“敬、学、吃、怕、求”。敬,敬“天、地、君、亲、师”;学,学“仁、义、礼、智、信”;吃,吃“金、木、水、火、土”;怕,怕“生、老、病、死、苦”;求,求“四季平安福”。
坐在中间的樊照坤厉声喝问:“你们入帮是甘心情愿,还是受人所劝?”
弟子齐声回答:“入帮甘心情愿,甘受约束,誓守帮规!”
一位传道师开始教诲入帮《慈悲词》:“进善门,归常处,进家礼,学仪注。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师徒如父子,同参如手足。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字’大人不大,‘字’小人不小。一心进帮,甘心情愿,求师拜祖,门下为徒。千万谨守帮规,祖师爷灵光普赐下来。若见前人,尊敬前人,若见小爷们,恩待小爷们。人者仁也,修心在道,开发上坐,善门难开恶难避。修成道德者,在各人之心也。”
另一传道师宣读的是《十大帮规》:
一不准欺师灭祖;
二不准扰乱帮规;
三不准藐视前人;
四不准江湖乱道;
五不准扒灰放笼;
六不准引水带线;
七不准奸盗邪淫;
八有福同享;
九有难同当;
十遵守仁义礼智信。
违者斩首。
以上传道师的教诲称作“开法”。开法后,每人发给一份摺子,帮内称《通漕》。上面写有:三教九流的名称、帮内行话、十大帮规等上述“开法”的内容。这是帮内重要的文件,只能秘密珍藏,绝不向外人传阅。
领得《通漕》后,全体入帮的人向祖爷神位、坐在中间的樊照坤、传道师等各磕三个头,开香堂就结束了。至此,天已傍晚,樊照坤张罗开宴,共坐了50多桌。
马霄鹏、赵化范借此机会向前来参加的安青帮人士、祝贺的知名人士、社会名流宣传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并把共产党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油印本散发给大家。大家读了,更是群情振奋,场面热闹空前。樊照坤此次摆香堂招徒弟,十几天共招收徒弟近2000人,更加声望大振,也在众徒弟心中播撒下抗日救国的火种。
为解决超化寺无人住持管理的局面。樊照坤安排师父刘铭盘的长子刘跃洲在超化寺出家为僧,法号玄宵。刘跃洲曾经跟着丰县人李厚基在福建当过旅长,懂得军事,经常与樊照坤一起谈论天下大事。
1937年冬天,马霄鹏、赵紫生骑着毛驴、提着点心来樊庄看望樊照坤,叙完亲戚关系,就劝说他拉队伍抗日,正式插旗举事。
樊照坤想了想,说:“我樊照坤也是圣贤后人,抗日之事,不仅是我,我樊氏子孙个个都应该当仁不让。但是,你也知道,我是安青帮的人,老百姓都称我们是‘三番子’,我挑头来干,很多人不承认,也会坏了你们抗战的名誉,还要找个名正言顺的人才行。”
马霄鹏问:“那要去找谁啊?”
樊照坤说:“那还用问啊?要成事,就找我的老仁叔聂四先生啊,在鱼台,他的影响最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