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茹 马锐青
“我在市农科院省级种质资源库看到了专家们精心培育的优质种子,还参观了试验田,学习了很多科普知识,感受到了粮食来之不易。”济宁市实验小学二年级二班的杨致宇说。7月18日,“小记者成长中心”揭牌暨首期劳动实践活动在济宁市农科院举办。此次活动由济宁市小记者团、济宁市农科院联合主办,旨在打造“农业科普+媒体实践”特色教育科普品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劳动实践能力。
“老师讲解的大米生长过程非常有趣。周末,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采摘园体验采摘的乐趣,我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了解到大自然的奥秘。”济宁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十八班的董子珺说。活动现场,市农科院院长于安玲与济宁日报社党委委员、济宁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裴存刚共同为“小记者成长中心”揭牌。
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向小记者赠送了“种子盲盒”,带领大家参观了分子育种实验室,了解PH仪、移液枪等基础实验仪器的用法。“收到种子盲盒太开心了,这里面有大豆、黑豆、紫小麦、糯玉米、水稻等优质种子。回到家我想试种在土壤里,很期待它开出来的花和结出的果子是什么样的。”济宁市安居中心小学三年级三班的马子恒兴奋地告诉记者。
市农科院是山东省规模较大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拥有济宁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任艳云特色蔬菜科普工作室)等多项资质,2023年再次获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成为“济宁市首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该院现有科研试验基地1600余亩、海南南繁基地26亩,分子育种等实验室3000平方米、组培室300平方米、日光温室8000余平方米,粮油作物种质资源库1座(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各类研发平台共44个。
“济宁市小记者团致力为青少年打造一个观察生活、记录成长的实践平台,引导同学们以童真的视角发现身边美好,用真挚的笔触书写校园故事。我们将为孩子们构建提升综合素养的实践课堂,助力他们全面发展。”济宁日报社党委委员、济宁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裴存刚说。
小记者成长中心是济宁市小记者团、济宁市农科院共同打造的“融合试验田”,融合农科院的科研、农业实践与青少年素质、劳动、媒介素养教育,让孩子们成为农业探索者、劳动体验者、科学讲述者。“通过劳动实践,既让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扎根孩子心底,也播下关心‘三农’、热爱科学的种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发展积蓄力量。”市农科院院长于安玲告诉记者,市农科院将根据小记者的需求,精心设计活动、开放优质资源、选派优秀专家指导,让小记者在这片沃土汲取知识、茁壮成长。
“希望孩子们走进田间和实验室,体验播种收获的喜悦,见证科学家解开植物生长密码,感受劳动与科学的魅力。用文字、语言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锻炼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助,在活动中遵守规范,培养公共意识。”小记者家长李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