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07版:第七版

大湖西 (连载)

杨义堂

从那时起,兄弟十八人各开香堂,广收门徒。鱼台的樊照坤性格豪爽,善于交际,乐于助人,行侠仗义,江湖上人称“樊二哥”,数年间在湖西各县共收徒弟1000多人,是鲁西南很有影响力的帮会首领。

为了招收更多的徒弟,为今后组织抗日武装做准备,1936年秋末,樊照坤在鱼台武台村西的超化寺摆香堂,招收弟子。

超化寺位于鱼台县武台村西的一处高台之上,这座高台可不一般,它是古老的武棠亭遗址,为春秋时期鲁国棠邑治所。《春秋·隐公二年》载:“秋八月,公及戎盟于唐(唐、棠通)。”又载:“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公元前718年(鲁隐公五年)春天,有人传说棠地有善于捕鱼者,总是能捕上很多大鱼,鲁隐公决定前去观赏一番。此事被老臣臧僖伯知道了,他立即面见鲁隐公,进谏道:“我听说无论什么事情,如果和祭祀、战争无关,那么做国君的就不应当去理会它。国君的职责在于使人民服从于自然的秩序,如果不遵从自然秩序就是乱政,经常去做乱政的事,国家就会衰败啊!”这一番大道理直说得鲁隐公哑口无言,过了好一阵才嗫嚅着说:“我并不是专门去观鱼,我只不过是要去视察一下那个地方的防务罢了。”臧僖伯明知鲁隐公在为自己辩护,但也不好说破,只得称病不从。鲁隐公到了棠地,早有地方筑造好华美的台子,命令善渔者大设捕鱼之具,请隐公临水观看。此地遂留下了鲁隐公观鱼台的遗迹,鱼台县之名也由此而来。

超化寺曾为鱼台县十处古景之一,建于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于明嘉清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重修过。院内有伽蓝殿和许多石碑,一块为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由鱼台县知县张文显手书的《鲁隐公观鱼处》,而碑阴却是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写的《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两朝相隔99年同树一碑,实属世上罕见。

摆香堂的日子到了,一连几天,樊照坤请了两个戏班子,唱对台大戏来烘托气氛,还把自己的引荐师刘铭盘请来主持。刘铭盘1894年出生,中等身材,国字脸,人很和善。他的父亲刘德荣就是安青帮的大香主,刘铭盘从小就跟着父亲加入了安青帮。长大后,刘铭盘跟随乡亲李厚基和王献臣到福建当兵,李厚基下野后,刘铭盘又跟着王献臣回到了丰县。刘铭盘回来后,多方结拜仁兄弟,并利用安青帮大力发展徒弟,因此在各界都很吃得开,人们都说,在湖西的几个县,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没有他刘铭盘不认识的。

这一次,刘铭盘不仅要求他的徒弟全部来赶香堂,还要求每人最少推荐50人来武台超化寺拜樊照坤为师,加入安青帮,并带贺礼来助兴。刘铭盘还把自己的亲戚、丰县李新庄的李贞乾兄弟等人一起请来赶香堂,作为祝贺,以壮声势。

香堂正中供有翁、钱、潘三祖爷神位的桌案,上摆烛台、香炉和红纸封头的线香。

赶香堂的从下午一点才陆陆续续地来,全体入帮者伺候在关帝庙门外,待两点时听到一声招呼,才依次走入庙内。接着,传令:“关山门——”

樊照坤居中坐定,赶香堂的分立两旁。入帮的弟子鱼贯而入,分别向三祖爷神位磕三个头,然后,向“六部”(引见部、传道部、掌布部、用印部、司礼部、监察部)部长、师父的前人、同参及其他赶香堂的,逐一磕头三个。磕头的规矩是左手压右手,这叫“以善压恶”,头必须对着伏地的手背磕。

磕完头,弟子们在堂中排列整齐,听执事高喊“跪下”,齐齐跪下。另一执事端一盆清水,让入帮的每人呷一口,称“净口”。

(未完待续)

2025-07-21 杨义堂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8338.html 1 大湖西 (连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