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06版:第六版

归荼草木间

王超(济宁高新区)

仲夏济宁,万物竞秀,雨水润泽。我喜欢在雨中撑着伞,迎着飘落的雨丝,在城市里漫步,独自感受雨中济宁的独特韵味。走得累了,回到我居住小区旁的归荼茶书院里,正好歇脚品茶。

今天是奔着任务而来。诗人常二写了一首新歌,叫《济宁啊故乡》,邀我题写歌名。电视台选在归荼茶书院里拍一个短片片头,编导想借这方宝地,让我现场书写。

踏进门来,摄像师已架好机位,长条桌上,笔墨纸砚准备停当。茶香袅袅,浸着墨香,满堂飘荡。背景音乐里歌手正轻唱着这首新歌。我静静听着、想着,这不正是我在雨中漫步时所看到的烟火济宁吗?

竹竿巷的那盘残棋

还在纠结少年的脾气

铁塔寺的经文和往事

总能被一缕晚风记起

古槐树石牌坊

眯着眼听着运河的浆声

济宁州太白楼

运河静静地流

济宁啊故乡

铁塔寺的佛踪竹竿巷的悠长

马驿桥的

撒子油条辣汤

古槐树喜欢絮叨

把千年说成一个晚上

……

灵感和激情同时涌上心头,在铺开的宣纸上,毛笔饱蘸浓墨,悬腕提笔,“济宁啊故乡”五个大字一气呵成,拍摄一次成功。在茶室主人的盛情邀请下,我又乘兴书写了一幅名为“归荼草木间”的书法作品。

这个归荼茶书院,其实刚开业不久。是朋友夫妇俩在小区临街门面的一个街角开设的。门前有一丛青竹,叶绿枝挺,使这一方显得特别清雅。面对刚写好的“归荼草木间”几个字,他们连声说好,要装成镜框挂在茶室的中央。

完成任务后,我端详着这几个字,就问他们,“归荼草木间”是什么意思?他们说这可是他们夫妇的杰作。可从字面拆解与文化内涵两方面来理解。“归”是回归人的本真与文化根脉。离开浮躁,回归宁静;摒弃功利,还原质朴。“荼”在古代既是苦菜的别称,《诗经》就有“谁谓荼苦”的诗句,也是“茶”的古称。选用“荼”字,一方面借古字彰显文化的厚重,呼应茶事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荼”的“苦”意也可引申为茶道中“苦而后甘”的哲学内涵。二者的结合既保留了古雅韵味,又让名字更易理解。“草木间”又是对汉字“茶”的一种诗意解读。它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将“茶”字拆解为“人”和“木”,上面是草字头,从而形成了“人在草木之间”的意象。

人生如茶,重要的不是沸腾时的热闹,而是沉淀后的回甘。“归途茶世界,人在草木间”更是大有深意。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草木之人,食烟火,揽闲情,一盏清茶品岁月,琐碎生活敬流年。像草木一样扎根生活,看似平凡,却也藏着自然生长的智慧。平凡不是苍白,而是真实的底色。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每天的生活可能就是柴米油盐,但这些琐碎里藏着的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像草木一样,在自己的节奏里,春天发芽、秋天落叶,因为一场雨会舒展枝叶,也会因为一缕阳光而变得鲜活。甚至草木上的露珠,都能让生活鲜亮起来。面对风雨,草木有时也会被压弯枝条,但只要根还在,来年依然能发芽生长。生活里的困难也是如此,“草木之人”的生活,看似普通,却在细微处藏着生命的顽强活力。不追求轰轰烈烈,只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发芽、每一场风雨、每一缕阳光,就能在平凡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是啊,茶就是这世间的草木,朴素的外表下蕴藏着山野百草的芬芳,那苦涩的滋味,正如人生的磨砺,在舌尖绽放出润滑的回甘。茶从叶芽到茶汤,每一次蜕变都是对生命的深刻诠释。正如人生在风雨中磨砺,在岁月中沉淀,最终成就一番风景。

茶与书法,也是草木与水墨在时光里互答。现存最早写茶的书法作品是唐代书僧怀素的《苦笋帖》。这是一幅信札,其文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将茶与书法两者上升到了一种哲理和道德的高度。茶还为书法助兴,正所谓“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

书法与茶道都需要心悟。尽管书法是视觉艺术,茶是饮品,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两者还是有诸多相通之处。书法的起承转合,需要有一个从视觉到心灵的感悟过程,才能较为尽善尽美地把握其中的妙趣。品茗的过程,如果只有味蕾和鼻孔在发挥作用,而没有一种悟入其门的心动,那也很难进入高层次的境界。

这真是一场茶香墨韵的诗意盛宴。在归荼茶书院这方天地里,在这仲夏雨中的午后,我寻得一方归处,让心灵在茶与书法的滋养下,悄然绽放!

2025-07-21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8332.html 1 归荼草木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