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04版:第四版

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第13期活动举行

感悟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合影留念

精彩讲座

文友分享

签名留念

老少同行

若有所思

活动现场

幸运抽奖

济宁晚报执行总编李凤鸾向殷允梅颁发“济宁晚报公益讲师团讲师”聘书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延坤 马锐青 张亚伟 通讯员 孟庆杰

7月19日下午2:30,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第13期活动在亚龙书城万达店举行。在当天的活动中,主讲嘉宾殷允梅结合《陶行知传》的阅读心得,以“一位‘捧着一颗心来’的教育行者”为主题,作了精彩讲座。

本次活动由济宁晚报、济宁亚龙书城、微山县第四实验中学联合主办。

向陶行知学如何“为师”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教育革新者,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桎梏,推动教育普及与革新,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轨迹。

由周毅、向明合著的《陶行知传》,是全面记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生平的传记作品。在殷允梅的带领下,现场文友深入了解了陶行知先生执教南京高等师范、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创建晓庄试验师范学校、宣传抗日与救国募捐等时期的事迹,被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精神深深打动。

1918年,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执教时,有感于当时的学校普遍存在“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于是,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以加强教、学的联系和突出学生学的地位。对此,殷允梅深有感触地说:“我通过对《陶行知传》的阅读发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家长,可以从《陶行知传》里学到什么?殷允梅表示,家长应重视“行动”“体验”“实践”这三个方面在孩子成长中的先行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修正,才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真正演绎好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的角色。

向陶行知学习如何“做人”

1946年7月,陶行知先生因病去世,年仅55岁。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将教育的种子播撒于贫瘠之地,而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更是他毕生的行为准则。他认为,人要有大爱,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爱家庭;人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奉献社会,不求回报,让人生在爱的奉献中闪光。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该从陶行知先生身上学到什么?殷允梅表示,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学做真人”的严谨作风,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应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

陶行知一生育有四个孩子,长子陶宏、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以及四子陶城,他们始终都遵循父亲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平实俭朴、敬业奉献的家风教导,在不同时期,为传播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弘扬美好家风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殷允梅深有感触地说:“受家风的熏陶感染,陶行知先生的孙辈们也多从事教师、工程师等工作,他们情系国家、仁爱同胞,恪尽职守、低调做人,积极探寻与感悟平凡生活中伟大的‘真善美’。”她认为,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于世人树立优良家风、培育优秀后人都充满了启发。

2025-07-21 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第13期活动举行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8331.html 1 感悟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