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胜男
端午假期,济宁老年大学演播厅人影穿梭。学员刘庆春伏在控制台前,逐帧校对199个节目的音视频素材——这已是他连续第15天提前到岗。身旁,文体活动部部长刘梅正带着12位“银发学徒”反复调试设备。这个平均年龄65岁的特殊团队,正是济宁老年大学今春成立的学员理事会骨干力量。
今年4月,济宁老年大学创新成立完全由学员组成的自治组织——学员理事会,下设六个部门,覆盖校园服务全链条。5月9日,主席张学峰主持召开首次全体会议时,与同学们学习相关管理办法,并围绕学校中心任务研究制订了详尽的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随即行动,依据职能定位,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
5月21日,济宁老年大学2025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启幕。这场涵盖8个系、15场次(含彩排)、199个节目、历时1个月的文化盛宴,成为检验刚成立不久的学员理事会战斗力的“大考场”。学员理事会将服务保障校园文化艺术节作为首要任务,全体动员,确保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舞台灯光音响操作零基础,我们就请专业音响师来培训。”刘梅回忆,团队用一周时间在控制室反复练习。当校园文化艺术节拉开大幕时,这群银发志愿者已从首场的手忙脚乱蜕变为后期的“零失误”操作。
持续一个月的文化艺术节成为自治能力的试金石。志愿服务部将每场服务拆解成十多个岗位,92人次志愿者承担起从引导入座到搬运道具的全流程服务。健康关爱部值守25人次,急救箱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学员比我们更懂自身需求。”济宁老年大学校长崔德路见证了这个组织的成长,“他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服务者、建设者。”崔德路告诉记者,济宁老年大学学员理事会的成功实践,是学校探索“学员自治”服务管理新模式的生动体现。学员理事会全体成员积极发挥余热,服务同窗,在“老有所学”中实现了“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