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哥,我最近工作很顺利,周围的亲友都说我越来越有精气神了!”
“优秀!记住‘两不怕’精神,继续努力!”
深夜的王杰派出所,办事大厅的灯依旧亮着。民警胡阳光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手边那本被翻得卷边的《王杰日记》摊开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字样被显著标出,如同刻在心头的烙印。
他正在反复打磨新一季的“开学第一课”教案——这堂关于“两不怕”精神的信念课,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使命。
收到熟悉的问候,胡阳光脸上浮现笑容,快速回复。键盘的敲击声里,3年前那个午后的画面悄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那是2022年初冬的一个下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在王杰派出所里响起:“25路公交车上有个年轻人想不开!”胡阳光抓起警帽就往外冲。
“兄弟,我比你大不了几岁,陪你说说话。”随着公交车缓缓进站,胡阳光迅速锁定了那个年轻人,并带回所里。年轻人接过递来的热茶,哽咽说道:“生活不如意,家里人也很辛苦,感觉自己就是个累赘……”
“你想想我们从小就学习的王杰精神。王杰练投弹时手心磨出了血泡,裹着纱布还在练。”胡阳光用王杰的故事劝说,“‘两不怕’不是说不苦,是知道苦里藏着路,是明白难过后有光。”
这堂特殊的信念课一直持续到深夜,年轻人离开时,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
胡阳光把教案里“‘两不怕’精神”的字样又加粗了几分,这也是他作为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的法治副校长,坚持要给青少年们上的重要一课。
“阳光哥哥,现在不打仗了,还要学习王杰精神吗?”课堂上,总有人这样问。胡阳光的回答清晰而坚定:“写作业累了想放弃,是怕苦;和同学有矛盾想躲开,是怕难。把‘不怕’变成习惯,就是在传承王杰精神,就是在锻造我们这代人的‘钢筋铁骨’!”这朴素的话语,如同火种,点燃了孩子们眼中的光。
“面对危险,王杰从不退缩,始终冲锋在前,我要向他学习。”“我以后也要像王杰叔叔那样勇敢,还要像你一样当警察!”青少年的话语,是信念种子破土而出的脆响。
真正的精神传承,不在宏大的口号,而在举手投足的日常。胡阳光和他的同事们,那些被“两不怕”精神星火点燃、又将火种悄然传递下去的青少年们,共同构成了这堂关于勇敢、担当与坚守的宏大课程。
它没有固定的讲台,没有限定的课时,在每一个需要光亮的平凡时刻,都在无声地进行着,永不落幕……
(徐州日报记者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