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英(嘉祥)
一位合格的老师,能在50至60分的考卷上精准找出学生的短板。然后量体裁衣,制定方案。这是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几乎每个施教者都具备的基本技能。
那是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里一名男孩一脸傲慢地对我说:“你是新来的老师?我从来不交作业,也不写作业,你看着办吧。”
我打量着他不可一世的样子,郑重地说:“好,你是好样的,敢做敢当!”我向他伸出大拇指,“说说看,除了不写作业,不交作业,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
他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你能接受?”
“当然能,我喜欢坦坦荡荡的孩子。”
“别的老师,从不管我,只要上课不扰乱他人,做什么都行……”他的语气软了好多,透着些许不好意思。
“老师,他上课捣乱,我们没法听课……”
“老师,他拉拢我们不写作业,专门和老师作对……”
………
其他同学趁机起哄。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我问。他眨巴眨巴眼睛:“暂时还没想起来。”
“那好,你的要求提完了,下面该我提要求了。我答应了你的条件,你也会答应我的条件,对吧?”
他愣了一下:“那当然,你说吧!”
我稍稍松了口气:“从今天起,我要给你一项特权……”我故意停下来,看他的反应。
“什么特权?”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亮光。
“你把老师讲的课,当堂再讲给同学们听,你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
沉思片刻,他变得异常兴奋:“我敢,老师,你说吧,我该怎么做?”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拥有这个特权?”我看向班里其他同学。“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
“愿意!愿意!”学生们群情激昂。
接下来,我把那名孩子从最后的角落里,调到第一排靠近我的地方。他会认真思考我提的每一个问题,还不时替我维持纪律。
乱哄哄的课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抢答问题的场景,还有那一个又一个稚嫩的身影,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分享当天的课业。
那个孩子也第一次交了作业。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作文。条理之清晰,思想之深邃,完全超出他的年龄。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发掘出他的潜能,让他找到了着力点。
每个孩子都有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这看起来和教育无关。但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少年,你只有找对了钥匙,他才愿意敞开心扉,接受你,从而接受你传授的知识。
因材施教,是师生间的有机契合,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扬帆启航,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