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第08版:第八版

看得见的历史肌理 触得着的文化温度

儒家智慧照进每一个成长角落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陈曙光

幽静狭长的古城街巷间,稚嫩的诵读声与古琴雅韵交织回荡;开阔宏伟的尼山圣境大学堂里,孩童身着汉服体验“开笔礼”;鸟语花香的蓼河公园欹器雕塑前,小手轻触“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古朴铭文……曲阜,这座千年古城,以文化人,以慧润城,勾勒出“可触摸、可参与、可成长”的儿童文化友好新图景。

古今交融,打造儿童成长快乐家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近日,曲阜市石门山镇董家庄村亲子阅读基地内传来朗朗读书声。“孩子在读书班里学到了很多论语知识,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经典文化的智慧,还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村民孔文娟看着认真诵读《论语》的孩子,称赞读书班使孩子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样温馨的场景,正是曲阜打破“陈列式”空间设计,让古城处处皆“课堂”的生动写照。在妇女儿童家园、亲子阅读基地等场所设立“儿童文化角”,配备传统乐器、书法工具、古籍绘本等资源;在沂河广场、植物园、蓼河公园等公共场所及乡村休闲区域设置文化景观,嵌入《论语》经典章句,构建“移步见文”的沉浸式文化场景;依托妇女儿童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常态化开展书法、民乐、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活动,让儿童在家门口感受文化熏陶。

不仅如此,“三孔”景区推出AI智能导游、沉浸式Vlog拍摄等数字化文旅服务;孔子博物馆打造“夫子问答”“鼓瑟击磬”“稷下学宫”等智能互动设施,儿童可通过触控屏与“AI孔子”展开跨时空对话。

为聚焦儿童需求,曲阜市建成33个儿童友好社区、14处口袋公园、2处学校过街天桥,构建“圣城康育”婴幼儿照护服务品牌,托育机构达到56家,融合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完善全年龄段服务网络。

为爱赋能,镌刻儿童成长幸福记忆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孔庙大成殿,这里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稚嫩清亮的声音在孔庙回廊间回荡,扎着鲜艳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们身姿挺拔,虽脸庞还带着孩童的青涩,讲解起曲阜千年历史文化与儒家典故却信手拈来,引得游客频频点头称赞。

曲阜市鼓励儿童“一米高度”参与社会事务,不仅启动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还培育百余名“小小文化代言人”,用童声传递曲阜历史脉络,打造“行走的文化传播链”,浸润传承,厚植文脉育新苗;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儿童观察团”,以童真视角发声社区建设;开展“我是曲阜小主人”系列实践活动,让儿童在规划师、法官、医护等角色扮演中体验社会、深化认同。

同时,构建“立体式”文化体验矩阵,推出“融慧未来”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开发“跟着孔子去游学”等10条主题线路;非遗技艺以“课堂+工坊”形式进校园、社区,开设陶艺、扎染、剪纸、面塑等传统工艺课程,让儿童在指尖技艺中触摸文化肌理,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孔子文化节上,千名学子齐诵《论语》开篇,彰显“文脉传承从少年始”的仪式感;常态化开展“读论语学经典”亲子诵读,组建189支“母子传承国学”队伍,以“书香润家”品牌串联图书漂流、百遍打卡等活动,让儒学从书店橱窗走向家庭书桌;升级“儒意妈妈”关爱品牌,421名儒意妈妈(爸爸)、儒意姐姐(哥哥)与474名儿童结对,开展入户关爱和集中陪伴;“孔子课堂”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为特殊儿童定制文化教育活动,让“有教无类”的儒家智慧照进每一个成长角落。

2025-06-30 看得见的历史肌理 触得着的文化温度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6747.html 1 儒家智慧照进每一个成长角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