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第07版:第七版

曲阜碑刻(五十九)

“阙里宗枝图记”碑

李东润

“阙里宗枝图记”碑,为孔庙记事碑,现存于曲阜孔庙崇圣祠院内。此碑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儒家记事碑,记载的是孔子五十四世孙、袭封衍圣公孔思晦所撰文章《孔氏宗枝图记》。孔思晦为何要撰写此文,又为何要专门请人刻文立碑呢?这就涉及孔氏家族的世系传承与系谱建构。

孔思晦撰写《孔氏宗枝图记》的目的,在文中有所交代:“叙其本末,再勒石以图宗枝,以续绍圣之碑。”“俾后人溯流寻源,不待辨而昭昭也。”即写明家族世系传承。文中主要记载了两个家族事件,“孔末乱孔”和孔寅孙案。其中,“孔末乱孔”指的是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兵燹四起,孔氏家族一个名为孔末的仆役,趁乱杀了孔氏家主和所有孔氏族人,自己冒充孔氏正统拜领了爵位,以孔子嫡裔自居。只有孔家独子孔仁玉,当时只有几个月大,正巧被奶妈抱回自己家,当孔末闻讯追杀到奶妈家里时,奶妈情急之下用自己的孩子冒充孔仁玉,才让孔仁玉幸免于难。从此孔仁玉隐姓埋名,刻苦修习。等到天下太平,孔仁玉也长大成人。这时乡人不堪忍受孔末的压迫,上书皇帝告发孔末弑主篡乱之大不韪。后周太祖听闻并派人查清事实后,当即下令诛杀孔末,令孔仁玉承袭孔氏爵位。从此,中断了十多年的孔家香火得以延续,因此,后世孔氏将孔仁玉奉为“中兴祖”。经过历代孔氏族人的书写、建构,“孔末乱孔”已经成为孔氏族人的集体记忆。尽管当前不少研究对“孔末乱孔”的真实性表示质疑,认为其不过是衍圣公杜撰出来用以彰显正统的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孔末乱孔”事件的悲惨族史,使孔氏后人意识到家族延续来之不易,增强了孔氏族人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家族稳定。

碑刻中记载的另外一个家族事件是孔寅孙子弟入学纠纷案,案情较为简单,孔端修以孔寅孙一支为“外孔”而不允许其弟进入家族学堂学习,孔寅孙不服,将诉状递到礼部,被礼部驳斥。那么为什么孔思晦要将这两则事件撰文刻碑呢?这就涉及纠缠千百年的“内外孔之辩”。

曲阜是孔氏族人的聚居地,难分亲疏,长期杂居。自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开始,衍圣公就开始将曲阜孔姓人分为“袭封院”和“外院”,“袭封院”即为正统孔氏族人“内孔”,“外院”就是非孔氏族人“外孔”。及至孔思晦撰文记载“孔末乱孔”案,叙述了外孔之人给孔氏家族带来的惨重伤害,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孔氏族人必须警惕外孔对圣裔权益的觊觎。以后,衍圣公明确划分了内孔外孔的范围,将中兴祖孔仁玉的后裔定为内孔,除此之外的孔姓之人皆为外孔,不得承袭朝廷赐封给孔氏家族的权益,不能写入族谱、葬入孔林。碑刻记载的孔寅孙之弟因其外孔身份而不能进入家族学堂,也从侧面体现了内孔外孔界限之分明。

孔氏家族以族谱为载体,通过家族叙事收服人心、统摄族人。由于孔氏家族规模太过庞大,仅正统内孔就衍生出了“五位、二十派、六十户”的宗枝结构。且孔氏家族是孔子嫡裔,历代统治者为建构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不断对孔氏族人加官封赐以示正统,千百年来朝代兴替,无数家族湮入历史尘埃,唯有孔氏家族累世加官、代代进爵,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如此地位自然招致孔氏旁系族人眼红,为巩固家族正统地位,叙写家族故事警示、凝聚族人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方面,这些家族叙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另一方面,家族叙事体现着不同的家族文化,是凝结着历代家族记忆的精神宝库。

2025-06-23 曲阜碑刻(五十九)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6299.html 1 “阙里宗枝图记”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