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第07版:第七版

大湖西 (连载)

杨义堂

一天,鲁西南特委接到上级安排的任务,护送马霄鹏带领的一批青年学生去延安。江明带着金乡县工委的王鉴览等人接到马霄鹏后,经过交流得知,马霄鹏1903年出生于金乡东临的鱼台县陈丙村,国立东南大学心理系毕业,在校期间,曾加入学生词社“潜社”,词作缠绵婉约,清明动人。在《潜社汇刊》上发表过词作《风入松》:

“北天遗怨诉宫商,凄绝赋新腔。而今留得丝桐在,寻何处,一曲霓裳。重话宣和遗韵,暗薰笃耨幽香。

问君曾度几沧桑,风雨暗魂伤。龙吟犹记松篁岭,西风裹,弹尽伊凉。别殿春雷谁奏,鸣笳一夕仓皇。”

在校期间,马霄鹏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努力探求革命真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白色恐怖下,马霄鹏在东南大学毅然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属于老党员了。

有一次,国民党当局包围了东南大学,抓捕共产党员,目标之一就是马霄鹏。党组织通知马霄鹏立即转移,他没有马上走,而是挂念着党的机密,先回宿舍处理掉党的文件,悄悄撤离。党组织派遣他到上海,和一位德国侨民在法租界合办书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来,马霄鹏又奉命到上海闸北区负责组织工运。他曾组织外商洋行和外资工厂的职工进行罢工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气焰。1931年春,按照党组织的安排,马霄鹏离开上海,回到山东开展党的工作,先后被派到济南第一师范学校、平原县第五乡师、惠民第六乡师等学校任教。每到一地,他都组织学生运动,秘密发展党员,他还和惠民省立第四中学的教师李毅一起成立了惠民乡师、四中党支部。日寇进攻鲁北前夕,惠民的几所学校一起南迁兖州办学,马霄鹏、李毅在兖州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分三批送往山西临汾八路军一一五师随军学校学习深造,或者去延安参加革命。1937年12月底,马霄鹏送完最后一批学生,党组织通知马霄鹏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延安。

江明和白子明书记商议,正好金乡县工委还没有书记,可以让马霄鹏留下来担任金乡县工委书记。白子明和工委委员江明、孙衷文,还有金乡县工委的王鉴览、耿荆山等人都挽留马霄鹏,希望他留在地方工作,地方正缺乏优秀的党员干部。

马霄鹏让妻子跟着学生队伍去延安,自己留下来坚持斗争。妻子临行之前,马霄鹏对妻子依依不舍地说:“咱们这次分别,少则十年,多则十几年才能见面,希望你到延安以后,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八路军女战士,让我们在不同的抗日战场上共同战斗吧。”

夫妻二人洒泪而别,谁能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诀,这是后话。

此时,金乡鸡黍镇共产党员袁汝哲从陕北公学毕业回到金乡县,也参加了县工委。

共产党员张宾如受党的派遣,从山东省财政厅辞职回到金乡,担任县工委委员。张宾如原名张化恪,1905年出生,是金乡县城北张庄村人。他19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曲阜二师)的小师范班。这所学校是孔府出资兴办的,坐落在孔府门前。1926年夏天,中共曲阜二师支部诞生。1928年,张化恪和几名共产党员被捕,1929年5月保释后,被遣送原籍。他不仅在金乡从事革命活动,还来到相邻的单县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他回到曲阜二师继续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后来到国民党省财政厅二科当教员。1936年张化恪受党组织安排回金乡县,化名为张宾如,被增补为中共金乡县工委委员。

(未完待续)

2025-06-23 杨义堂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6296.html 1 大湖西 (连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