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第06版:第六版

楚文凤(嘉祥)

每当念及“母亲”二字,心底都会泛起温柔的涟漪,她是王安石笔下“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的殷切牵挂;她是《诗经》里“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的绵长慈爱;她亦是蒋士铨笔下“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深切关怀。在我心里,她似茧,是我们温暖的保护壳。

我的童年,有一半时光是在农村度过,母亲勤劳持家,每日为家人准备着三餐,厨房中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而她忙碌的身影则穿梭于灶台与餐桌之间。家中总是被母亲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母亲心灵手巧,她的手工活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漂亮和精美。我们姐弟四人小时候的衣服、鞋子,大多出自她手。脑海中依然清晰记得,夜半时分,我揉着惺忪睡眼,看到灯下的母亲正在专注地给我们做衣服、纳新鞋。缝纫机前,母亲踩着踏板,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她灵活地操纵着布料,不一会儿,一件漂亮的新衣雏形初现。那时,穿着妈妈做的新衣服,心里满是自豪。其实,作为女子,母亲也有胆大心细的一面。家中电器出现故障,母亲总能主动尝试自己修理,她仔细研究、观察,小心翼翼地拆卸、检查,最终总能成功修好。她将自己的爱与力量,化作坚韧的蚕丝,紧紧包裹着家庭,让我们在温暖和呵护中成长。

母亲的爱不仅给了家人,母亲的善良也如同蚕丝,丝丝缕缕连接着邻里之间的情谊,我依然记得那些人间烟火里的善意。老家小院的菜园里,鲜嫩的黄瓜带着刺儿,西红柿红得透亮,生菜郁郁葱葱……她总是挑最好的摘下,分装成几袋,敲响邻居家的门:“尝尝自家种的,没有农药,健康无害。”她的笑比晨光还暖,而那些还沾着泥土的蔬菜,成了串起邻里情谊的纽带。邻居家有事缺人手,她主动顶上;邻居家孩子无人照看,她帮忙接手……这样的事不胜枚举,那些琐碎的善意,像春夜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岁月,在她布满老茧的手掌里,长成了最温柔的人间。

成年后,我选择不远嫁,因为我想能时常陪在母亲身边。但在生活中,母亲对我的小家关爱更多,从未停止。那些爱从不是惊涛骇浪,而是屋檐下的春风,无声无息地漫过生活的每个角落。我和母亲仅隔两个路口,只要她做了别样的饭菜或者有特色的吃食,母亲肯定会送来我家;她会把新鲜的菜塞满冰箱后,还不忘叮嘱“别总吃外卖,自己做饭健康”。总想待在她身边,听她聊起年轻时的故事,那些我听过却没听够的往事。生活的褶皱里藏着许多难题,我也会把生活中的一些“小牢骚”说给她听,她亦会给我抚慰。我选择不远嫁,是幸运;她选择不停付出,是本能。这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我已长大,您还康健;我有小家,您仍在身旁”。

如今,我们在母亲的庇护下长成了大树,母亲的脊背如茧般微弯,却依然用褶皱里的光阴,为我们织就着温暖港湾。她留在记忆里的温暖与力量,如同破茧而出的蝶,永远在我们心间飞舞,载着她的爱,飞向永恒的春天。

2025-06-23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6290.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