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第04版:第四版

金丝珐琅绘“福禄” 老葫芦“种”出新传承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刘新红 张雪艳 刘文文

“看这葫芦上的牡丹纹路,金丝掐边、彩沙填色,每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葫芦谐音‘福禄’,摆在客厅里既能衬出传统文化的韵味,又透着富贵满堂的好寓意!”6月18日,在曲阜市王庄镇褚魏村的葫芦文创中心展厅,工作人员手持掐丝珐琅金丝沙画葫芦向镜头讲解着。而镜头外,一场关于“乡村振兴合伙人”的生动实践,正随着葫芦藤蔓的生长在王庄镇蓬勃上演。

展厅货架上,造型各异的葫芦用色彩斑斓的颜料勾勒出吉祥图案。据王庄镇葫芦文创中心负责人李承达介绍,这些葫芦工艺品经采摘、打磨、掐丝、绘制等几十道工序成形。“现在线上销路广,葫芦造型做成掐丝珐琅工艺品,平均成交价在800元以上!”他笑着补充道,“咱不仅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福禄’寓意嵌进每道工序里,更要把葫芦变成增收的‘钱袋子’。”

在王庄镇李庄村的葫芦大棚内,青绿色的藤蔓间垂挂着如意葫芦,几枚葫芦弯弯的柄部像极了古画里的玉如意。另一场关于“福禄”的实践正在火热进行。技术人员正在把刚成形的葫芦塑成金蟾造型,藤蔓间悬挂的天鹅葫芦、如意葫芦等泛着青绿色光泽,每一寸都涌动着磅礴生机,而这份生机得益于王庄镇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发展模式。

王庄镇李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宪俊说:“今年我们村聘请李承达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与葫芦文创中心合作经营,盘活了闲置的21亩大棚。现在,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又能在棚里务工,这合作实实在在带活了村子!”据了解,李庄村通过推行“合作经营+雇佣管理”的合伙人模式,积极探索村民土地流转与务工双份增收路径,村民们在土地流转中获得稳定收益,又通过参与种植管护实现家门口就业,“双份收入”让腰包鼓起来,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径。

2025-06-23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6284.html 1 金丝珐琅绘“福禄” 老葫芦“种”出新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