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5日
第08版:第八版

在古代

mào 帽

说文解字

帽子不能乱戴

汉字我知道

天冷时,戴帽子能让我们头部免受风寒。

金文“帽”的左边像帽子的形状,右边是“目”,将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帽子戴在头上。小篆“帽”将“帽子”放在“目”的上边。

“冒”是“帽”的本字,当“冒”被用作冒险的字义后,古人在“冒”左边加上了“巾”,写作“帽”,表示帽子是用丝麻织物做成的。

“帽”的本义是帽子,如古代的乌纱帽和现代的鸭舌帽。由帽子引申为形状或者用途像帽子的东西,如笔帽。

趣味小知识

古代帽子有很多种类。

冠(guān)冕(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也用作官吏的代称。

弁(biàn):古代男子戴的帽子。因为古时候武官戴皮帽,所以武官也被称为武弁。

胄(zhòu):古代战士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一般用厚皮革或金属制成。

笠(lì):用竹子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乌纱帽

乌纱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帽子,因为它的制作材料之一是乌纱,故取名为乌纱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的习惯起源于东晋。但乌纱帽作为官帽,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乌纱帽成为官帽之后,老百姓自然不能再戴了。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便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软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跟着颤动。皇帝居高临下,不管谁的乌纱帽双翅颤动,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朝臣也就不敢再交头接耳了。

乌纱帽有不同的材质和式样,以区别官位的高低。后来,人们常用“乌纱帽”来比喻官职。

来源:《文字的奥秘》(第二辑)

邳艳春/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5-06-05 在古代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5015.html 1 mào 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