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第06版:第六版

青春记忆与岁月回响

——解读张恒涛《麒麟情》

田新柱(嘉祥)

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校园文学社团这一独特现象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张恒涛纪实文学专著《麒麟情——麒麟文学社岁月回响》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以嘉祥一中麒麟文学社为个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二十世纪80年代校园文学热潮的窗口。这部由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不仅是一部校园文学社团的成长史,更是一部记录改革开放初期在校青少年精神追求的珍贵文献。

《麒麟情》的独特价值首先体现在其“三重身份”的作者视角上。张恒涛作为麒麟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后来任县教育局长,退休后任县作协主席,这种从教师到管理者的身份转换,使他的叙述兼具参与者的热忱与观察者的理性。全书共五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从社团创办缘起、重要活动和事件,到社员的成长发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框架。

书中对文学社初创时细节的回忆——学生们自费编印报刊、为筹集1200元赞助跑遍12家企业的艰辛、在全国性比赛中屡获殊荣的荣耀——无不渗透着一种亲历者的真实质感。这段被《麒麟情》细致复原的历史,不仅是一个文学社成长的史诗,更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基础教育中难得的人文光芒。

书中写到文学社成员中,今天成长为电视导演、知名作家诗人、语文名师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功轨迹,更是一种文学启蒙如何塑造人精神世界的生动例证。

《麒麟情》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文学社团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的独特价值。在那个应试教育逐渐收紧的80年代中期,一群中学生办起了麒麟文学社。在油灯下刻写蜡纸,油印社报社刊,朗诵自己的诗歌,为一个词争论不休。学生的自发意识、自主探索、自我创作,正是素质教育最好的践行,也是对文学社团育人功能的最佳诠释。

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看,《麒麟情》详细记载的文学社运作方式、活动形式乃至遇到的困境,为研究民间文学组织的生存策略提供了示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麒麟文学社39年“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展现了一种文学基因如何在代际间传递的范例,这种代际传承的温暖,恰是当下公益教育中最稀缺的品质。现今嘉祥县作协交流群236名文友中,有些就是当年麒麟文学社的社员,他们今天仍然坚守着文学事业。

作为首部以单一文学社团发展为主线的回忆录专著,《麒麟情》既是一部充满温情的青春纪念册,也是一份严谨的地方文化档案,更是一部关于文学信仰如何滋养人生的启示录。在阅读日益碎片化的今天,这本书提醒我们:那些在油墨香中孕育的文学梦想,那些为文字而痴狂的青春岁月,依然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

张恒涛用他的笔,为我们保存了这份珍贵的精神火种——当孩子们暂时合上课本,允许他们在纸上栽种自己的玫瑰园,这就是《麒麟情》的价值所在。

2025-04-28 ——解读张恒涛《麒麟情》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2323.html 1 青春记忆与岁月回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