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依晗(任城)
春日,来到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星星点点的杏花随处可见,道路旁、田野里、房前屋后,杏花随遇而安,处处安家,春意盎然。“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时此景下,感觉此村应叫杏花村,家家应酿杏花酒,远客寻香而来,络绎不绝,方不负漫山遍野的一树树花开。
步入登山的小路后便会发现,杏树的枝条被精心修剪过,高的刚过头顶,低的触手可及。上前轻嗅,虽非香气袭人,但也清新沁脾,似有一股杏仁淡淡的苦香,满满春天的气息。
抬头仰望,碧空如洗,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杏花洁白如雪,纯洁而高雅。千万朵杏花正以不同的姿态苏醒,待放的花苞裹着胭脂色的襁褓,盛放的则露出如金箔般的花蕊。五片薄瓣似蝉翼般通透,泛着珍珠般的光泽,阳光透过花瓣洒下斑驳的光影,为杏林增添了几分梦幻与浪漫。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不时可见游客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或吟诗赞颂。孩子们在杏花下嬉戏打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为静谧的杏林增添了几分活力。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杏花如云雾般缭绕,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山下偶有炊烟袅袅升起,一时间恍恍惚惚,不知天上人间。
风过时,杏花在枯枝上跳起胡旋舞。花瓣的柔嫩与树皮的粗粝相得益彰,新雪般的花盏盛着陈年的月光,忽然明白,这满树的花儿原是一场盛大的献祭——那些枯枝耗尽所有的汁液,将生命的精华化作透明的导管,让沉睡的蓓蕾吮吸着隔世的甘露,枯与荣之间,原是一种相互成全,是枯竭之躯托举起崭新的希望。
几日后,大运河边杏花将尽,想到再见又是一年后,便一路风驰电掣赶来告别。“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堆堆白色的花瓣围抱着苍老的树干不肯离去,诉说着感激和不舍,而枝头已泛起新绿。当最后一片花瓣落地成泥,那些枯枝仍会默默托举着空枝,等待下一个惊蛰的雷声,花事过后,又将托举起一树的枝繁叶茂,托举起一树的累累果实。
杏花美,不可方物,但花期及其短暂,犹如青春,稍纵即逝。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短暂,才使得每一次赏花的机会尤为可贵。每一朵杏花都是一份独特的存在,犹如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一段时光都值得被珍藏。而当杏花香消玉殒,又会化作春泥,为来年的一树花开积蓄力量,实现生命的轮回与延续,犹如枯竭之躯、老茧之手,定格托举之势,枯荣之间,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周而复始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