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第07版:第七版

我与“两报”情意绵绵

赵洪军(汶上)

对于一个有点文字基础的人而言,最渴望的就是自己的文字能被刊登在喜欢的报刊上,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从1998年至今,27年一路走来,大大小小的文学稿件也有上百篇被编辑看中,每当我第一时间拿到还散发着纸墨清香的样刊或样报时,总会兴奋好久,简直就是两眼放光,整个人都会精神许多。

1998年,当时我所任教的次邱镇第一中学响应号召,建设花园、乐园、学园式学校。我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次邱镇第一中学建设三园式学校》,一举被《济宁日报》采用,记得当时还被好几家媒体转载。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仅2023年上半年,我就在《济宁日报》“文教版”发表了五篇文稿,并且多为头条。

如果说《济宁日报》是我的老朋友的话,《济宁晚报》就是我新结识的朋友。

2025年春节前,朋友圈里刷到好朋友晒出他在《济宁晚报》发表的散文与诗歌,一下子又点燃了我要向《济宁晚报》投稿的激情。春节前后,连续写了十几篇散文与诗歌,小心翼翼地向报社投稿,由于编辑厚爱,拙稿《不一样的济宁》《次邱镇中心小学温情举行“敬师礼”》同期发表在2025年2月19日的《济宁晚报》。工作之余,学习文友的创作方法,观察生活,体验感悟,小散文《四月》发表在4月2日的《济宁晚报》。

今年3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悦享银龄读书会第9期暨2024年度“情满四季·银冬”颁奖活动。其中,我的作品《不一样的济宁》荣获二等奖。现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广使得阅读报纸电子版更为便捷,我每天一早醒来还来不及起床就打开手机点开公众号,查看《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电子版,了解国家党政方针,关注百姓生活,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稿登报。工作之余或散步途中,随时翻阅电子版,捕捉写作灵感。一旦写作灵感袭来,我便在手机或者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回家后再进行整理和润色,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再向相应的栏目投稿。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与《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可谓情意绵绵,“两报”成了我学习的乐园、写作的家园、生活的田园。正是因为有了“两报”,原本相对平淡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诗与远方。

2025-04-22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1772.html 1 我与“两报”情意绵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