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第07版:第七版

曲阜碑刻(五十三)

元赐兖国复圣公 新庙碑

张镔毅

元赐兖国复圣公新庙碑,位于颜庙第四进院内东侧,乐亭东南,全名“大元敕赐先师兖国复圣公新庙碑”,高4.5米,雕龙头,龟趺座,立于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碑文由欧阳玄撰,张起岩书,字体为隶书。碑文23行,约900字,叙述了元代重建颜庙的盛况和追封颜子父母的经过,并以诗赞颂颜子。颜子,即颜回,被誉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碑名中的“兖国复圣公”是元文宗赐予颜子的封号。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殊为重要。但无论是和前代之宋朝,还是后来之明朝相比,元代的儒学成就略显不足。不过,元代的尊孔崇儒却盛极一时,使得儒家文化在元代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颜子也因有对孔子之道“学之以复,诸圣传之”之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

加封颜子是因为颜子是孔门高徒,那为什么还要加封其父母呢?其实颜子的父亲颜无繇也是孔子的弟子,这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均有记载。不过除以上所记之外,历代文献很少提及颜无繇的言行事迹,可见颜无繇在孔门诸生中并无突出表现。后人对颜无繇的了解与尊崇,主要是因为其子颜子,历史上对颜无繇的尊封频次与颜子受封的步调大致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母以子贵,父以子荣”,这一传统认识在中国的封赐制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元代是颜子封号体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早在汉代,颜子就被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汉高祖刘邦首次规定颜子配享孔庙。唐太宗贞观二年,颜子被尊为“先师”,与孔子并称“孔颜”,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颜子为“兖公”。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封颜子为“兖国公”。南宋咸淳三年确立孔庙四配制度,颜子位列四配之首。历代王朝对颜子的追封体现了对颜子“德行冠群贤”的尊崇,这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政治统治的策略。元代进一步加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颜子“复圣”的尊号由此定型;同时元代又追封其父颜无繇为“杞国公”,母齐姜氏为“杞国夫人”。元代对颜子及其父母的追封,旨在表彰他们对孔子之学的传承之功,体现了元朝执政者对儒学的尊崇。

在颜庙,像“元赐兖国复圣公新庙碑”这样的石碑并不止一块。在颜庙复圣殿前露台下,有一块“大元加封兖国复圣公制词碑”,高3.5米,碑头雕龙,下有龟趺,立于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碑文约一百四十字,用蒙、汉两种文字写成。碑的背面为“大元追封颜夫人制词”,内容为追封颜子夫人戴氏为兖国公夫人;颜庙退省堂内,又有“复圣颜子像碑”,上刻颜子坐像,颜子宽衣博带,挺身端坐,两手交叉于袖内,低首闲目,面容和蔼虔敬,其上有明人陈风梧篆书赞词;而在颜庙西路杞国公殿院内东南角,还有一“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碑”,高3.5米,碑头雕龙,下为龟趺,立于元至顺二年,碑文约一百四十字,用蒙、汉两种文字写成,叙述了追封原因,又记追封颜子父亲颜无繇为杞国公,谥文裕,追封颜子母亲为杞国公夫人,谥端献。

大元敕赐先师兖国复圣公新庙碑不仅是一方凝固历史的碑刻,更是中华文明赓续千年的精神图腾。它见证着儒家文化在民族融合中的独特韧性,以文字铭刻着中华文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永恒智慧。碑文以汉、蒙双文合璧的形态,实现了蒙元王朝与华夏文明的深度对话。蒙古文与汉文的对照书写,既展现了元廷对儒家思想的制度化接纳,也暗含着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密码。如今,这座矗立在曲阜陋巷的碑刻,依然默默诉说着颜子“陋巷不改其乐”的千年智慧。这些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早已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照耀中华文明长河的不灭星辰。

2025-04-21 曲阜碑刻(五十三)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1692.html 1 元赐兖国复圣公 新庙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