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升,眼下正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在邹城市的农田上空,无人机化身“空中医生”,实现“一键起飞作业”,盘旋、打药、施肥、巡田各种功能应有尽有,已然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利器。
“最后一趟,600亩植保马上结束!”在邹城市郭里镇高李村一处麦田里,操控无人机的技术人员张体柱站在田埂边操作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倒入农药、启动机器、精准飞洒……随着阵阵旋翼轰鸣,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以8米/秒的速度精准打药,10分钟就可以完成30亩地的打药任务。张体柱告诉记者,这台无人机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操作简单,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施肥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传统人工几天的活,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
目前,邹城市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57台,农业无人机飞手160余名,年均作业面积高达600万亩次,植保机械化水平高达95%。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