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青(北京)
2024年3月11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聆听了莫言先生和英国的古尔纳先生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进行的题为“文学的故乡与他乡”的文学对话。其间,莫言谈到AI技术对文学的影响时笑称,科技进步往往会给文学插上新的翅膀,AI的出现不会让文学产生多么大的危机,自己和古尔纳也不会失业,因为“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AI无法替代的”。不过,莫言机敏地话锋一转道,AI技术确实很厉害,我们不可轻敌。
机缘巧合,一年后的2025年3月1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我又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三楼会议室参加了“新时代,新阅读”新征文发布会。网时读书会会长李林栋讲,耳闻目睹AI技术领域风起云涌,DeepSeek的横空出世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全球对AI的热情。DeepSeek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新旧观念的博弈,也是一场新旧模式的更迭。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我国众多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一个小节,被称“龙头节”“春龙节”“春耕节”等,有着吉祥顺遂、惠风和畅的寓意。我活学活用,通过DeepSeek搜索,一下子像打字机一样,逐字输出“二月二,龙抬头”的五条寓意,一是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二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驱邪避灾,迎来好运;四是辞旧迎新,从头开始;五是人勤春早,开启新篇,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想想在春节后这十多天时间里,我对AI技术和DeepSeek智能工具的认知,由懵懂模糊到初步入门,也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曲折变化过程。最初,人们对DeepSeek的操作运用,无论上微信,还是登QQ,无论在网友群,还是在朋友圈,都是空前的,作家们有用它体验写小说散文、作诗词曲赋的,有用它阅读经典、搜索资料的,更多的是用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的,人们纷纷为AI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击节欢呼,赞誉有加。
我在手忙脚乱中,却没有下载成功DeepSeek的正版程序,就打微信电话给在深圳的小弟宝林,咨询DeepSeek的正确使用方法。
下载成功之后,我让DeepSeek的深度思考程序评价我创作的长篇军事纪实文学《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不到一分钟,对话框里一下子罗列出来了该书的历史价值、人物刻画、叙事风格、主题思想、不足之处、总结等,并提示搜索到49个网页。接着,我又趁热打铁搜索“阅读世界名著《弗兰德公路》的经典片断”,DeepSeek用时21秒就写出了五段评价之语,而后再列出五个经共场景,包括片断特点、文学手法等,最后总结为“诗画交织的战争史诗”。我真没想到人机对话如此之快,评述相当准确,顿时沉浸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中。
后来,我又跟宝林交流体会说,AI技术真可以改变阅读,如果说第一层级是纸质阅读和手写创作,第二层级是电子阅读和电脑创作,那么第三层级就是AI时代的新阅读和新创作。宝林回答道,DeepSeek的崛起和脱颖而出,直接砍掉了像英伟达、台积电等等品牌大佬的雄厚根基。DeepSeek通过一套全新的算法设计,一下子把AI技术这项“贵族的游戏”引入寻常百姓家,使“普通网虫”也能用得起、玩得转。
接着,他也让DeepSeek对我的散文《从大通桥码头到京师十三仓》进行评价,很快就以“漕运遗韵里的时空褶皱”为题,表述出“以通惠河码头为经,以十三仓为纬,在经纬交织处编织出令人震颤的历史肌理”的凝炼语句。
我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纸质阅读,还是DeepSeek阅读,都是相伴相生,互为补充的,不过阅读本身依旧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宝林说,阅读可以增长见识,洞见心灵。我说,阅读可以促进思考,学会质疑。
已是早春二月,万物开始复苏。我坐在电脑前构思散文,回想起李林栋在新征文发布会上的讲话,仍然余音绕梁: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运用DeepSeek的这个机遇,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AI可以让我们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任务。我又想起莫言的话,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AI不能替代的。
我想,无论阅读方式与阅读速度怎么改变,但每个作家阅读后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每个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早春初绽的梅花,有宫粉梅、绿萼梅、寒红梅、黄香梅等,花瓣或单瓣或重瓣甚至复瓣,淡香带甜,沁人心脾,显示出高洁、冷峭、坚韧、自信的品质。